龙船社区 首页 专栏 水声箫潇 查看内容

谈创新的时候,你究竟想要何去何从?(内容跟船无关,只当抛个砖)

2017-3-15 09:45| 查看: 3778| 评论: 0

谈创新的时候,你究竟想要何去何从?

 

创新是个被谈得太多的词儿,无论是企业的口号中还是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无论是城市耸立的霓虹灯还是农村粉刷的外墙上,都赫然写着“创新”。在乡村的集市上,和卖豆花的大爷攀谈,他也会随口说一句,“对啊,得创新呐!”

 

似乎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现在不够好,想要变好,得创新一下。但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却并不清晰。

 

1.洋务运动与创新

 

有一次看到一句评语,今天谈创新仍然停留在形式上,没什么创意,甚至不比当年的洋务运动。

感觉被触动到了点什么,对啊,大家都在喊创新,喊“从思维到工具到文化”的创新,喊“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似乎都没什么新意。当年洋务运动喊的是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对“技术创新”,这至少是一个稍微更加具体的行动方案——那就先学西方领先我们的技艺。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然后不断地生长,世界整体化和近代化是必然的趋势。当时的中国被动地先从军事防御开始,然后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相反,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

当然,时代背景不同了,今天的市场和趋势,中国有很多技术可以说是领先全世界的,很多管理和理念也绝对是领先的。然而,大家也同样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足,所以创新这个词被赋予了太多神秘的力量。

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实际的行动方案,比较统一一点儿的方向,一步一步地摸索着前进。否则,真的太虚无缥缈。

 

2.李宁与迪卡侬

 

之所以将李宁和迪卡侬放在一起讲,也是因为不止有一人谈到了这两家体育用品企业。态度却大不相同,而他们没有一家不在停止思考创新的事情。

2012年开始连亏3年,总计亏损额达31亿元的李宁,终于在2015317日,正式对外宣布了扭亏为盈的消息,这也是李宁连续亏损三年后首次扭亏为盈。为了公司的复兴,李宁在一步步推动着向"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老李说“未来中国制造不是一个工业产品的简单加工,如果真的能够有价值,在它的附加值预先的那种规划、设计,预先对于未来使用场景的一种想象力,之后把它落实到最后的产品,这个才叫中国制造的价值,而不是一个加工的价值。”这不正是基于对未来趋势或者技术趋势的洞察而结合自己业务的创新么。如果一味地试图寻找到一个极富创新精神的人,那么请问如果没有合理的机制或者他处于合适的岗位,如何能将所谓的创新落地呢?

迪卡侬生机勃勃的原因,在于控制了产业链两端,把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和商场运营抓在自己手里,中间的制造环节由OEM厂商完成。它和宜家很像,用独特的设计、压缩供应链成本和自建商场构成品牌竞争力。这条路在电商横行的时代找到了自己的护城河。为什么国美体育在试图学习这种模式的时候却没有这么好的效果呢?回到创新的本质,其实大家可以各执己见。但有一个核心的方向没有那么容易改变,也没有那么容易抄袭。这也正是快速消费品的宿命,在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增加客户体验的服务,在自己的道路上做到极致,而且为未来的路径布局。

 

3.个人的创新

 

作为个体呢?你究竟想怎样?

看到过太多鸡汤文,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心怀梦想,白手起家,声名鹊起。王煜全老师讲“积木式创新”,李善友教授讲商业规律的非连续性。很多创新或者说一些吸睛的现象,都来自一些例外。

这些例外真的有那么与众不同吗?没有。有些人善于质疑,善于发问,善于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连接起来。但其实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即每个人有他自己的坐标系,而当你能够站得更高,跳出自己原来的点来理解整个大的坐标系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时,会有所新的收获。只发现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再俯下身子,细化下来到小区间里去实践,去行动。所以我的个性签名改成了“大坐标下的理解和小区间行动的平衡”。就像那句话,你知道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个人的创新需要坚持不懈地行动,只有行动了,才有资格谈优势资源的整合,谈基于哲学层面的调整,谈现有流程及行为的优化。

当被问及方向的时候,通常有两条,一条是通向自己内心的,也就是将自己喜欢的做减法,然后不断地深入。另一条是通向大众的内心,能够了解大家的普适性的需求,满足它,并且做到极致。 

遇到大部分的领导都会说,如果有办法让企业的所有个体都能够有创新精神,那我们一定愿意付出。坦白讲,这个如果有些大,因为如果不是基于共同的东西,创新只会加速一个组织的分崩离析。就像一个什么都想做好的人,势必会增加自己的内耗。

 

笃定方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转载请联系作者  @水生箫潇

 

最新评论

热门文章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4-24 00:24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