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55|回复: 5
收起左侧

泰坦尼克号二副后人揭秘:舵手听错命令转错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3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新加坡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撞上冰山沉没,导致1523人遇难。日前,“泰坦尼克号”二副查尔斯莱特勒的孙女路易丝帕顿在其新书《像黄金一样美好》中披露了一个被刻意隐瞒了近百年的内幕:“泰坦尼克号”之所以发生船沉人亡的悲剧,纯粹是因为舵手罗伯特希契斯在慌乱之中听错命令转错了方向舵!   一个被隐瞒了百年的真相   据悉,莱特勒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二副,也是从那场沉船灾难中幸存下来的身份最高的船员。路易丝帕顿称,她祖父从“泰坦尼克号”沉船灾难中获救后,就沉船原因先后接受了英国和美国官方调查小组的两次调查,但却刻意隐瞒了“泰坦尼克号”舵手希契斯听错命令转错舵的真相,因为他担心真相曝光会令他的老板白星航运公司破产,从而使他在该公司的同事们全部失业!   路易丝帕顿是英国保守党前教育大臣约翰帕顿勋爵的妻子,路易丝帕顿称,莱特勒只向自己的妻子西尔维娅一人透露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的真正原因。莱特勒去世后,他的家人担心说出“泰坦尼克号”沉没真相会有损他二战英雄的名声,所以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都对此守口如瓶。   一个被错误理解的指令   路易丝帕顿在新书中披露,“泰坦尼克号”舵手希契斯之所以会发生“转错方向舵”的低级错误,是因为1912年的航海业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当时航海业正从帆船时代转到蒸汽船时代,这一巨大的改变导致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掌舵系统和掌舵指令。以前的帆船使用的是古老的“舵柄指令”,而先进的蒸汽船使用的却是更为现代的“方向舵指令”,“泰坦尼克号”上的一些船员熟悉“舵柄指令”,而另一些船员则更熟悉先进的“方向舵指令”,可最最关键的是,这两种掌舵系统的指令含义有时是完全相反的!   譬如一个“右满舵”命令,在帆船的“舵柄指令”中意味着将船头往右转,可在当时蒸汽船的“方向舵指令”中,这个命令的含义却是控制船只向左转。当“泰坦尼克号”大副威廉默多克发现远在两英里外的冰山时,他立即向舵手罗伯特希契斯发出了“右满舵”的命令,如果希契斯按照指令正确操作,“泰坦尼克号”完全有足够时间避开迎面而来的冰山!然而,希契斯在慌乱之中,竟理解错了默多克的指令转错了方向舵!他没有按照命令将船头向左拐,而是将船头往右拐!虽然大副默多克发现了希契斯的错误,并命令他立即纠正错误,可为时已晚。   一个雪上加霜的错误   路易丝帕顿称,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时,她祖父莱特勒并不在值班,不过当“泰坦尼克号”开始下沉时,包括莱特勒在内的4名高级船员在大副船舱内举行了最后一次紧急会议,莱特勒正是在那时得知了舵手希契斯转错方向舵的致命错误,莱特勒同时还获知了另一个更加“雪上加霜”导致“泰坦尼克号”加速下沉的低级错误!  据悉,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泰坦尼克号”的老板、白星航运公司主席布鲁斯伊斯梅竟说服船长史密斯继续驾船航行,于是“泰坦尼克号”又在大西洋上继续慢慢航行了10分钟!这一错误行为导致海水通过损坏的船壳更快地涌进船舱中,从而大大加速了邮轮的下沉速度!如果“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立即停船,根据一开始的下沉速度,它完全可以赢得好几个小时时间,并等到救援船只的到来!伊斯梅后来乘救生艇逃过了沉船灾难,他也被伦敦社会称做是历史上 “最大的懦夫”之一。
  路易丝帕顿说:“伊斯梅坚持要求‘泰坦尼克号’继续航行,毫无疑问是因为担心他会失去自己的投资,损坏公司的声誉。最近的救援船只在4小时的距离外,如果当时立即停船不动,‘泰坦尼克号’可能就会在海面上静静漂浮,并一直等到救援船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可恶的资本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无从考证的事儿,不必太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哇、、、无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这个东西不好说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纯粹的死无对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4-20 04:44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