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71|回复: 0
收起左侧

张松声----中国行却奠定航运志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5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1_副本.jpg -->

       本地着名企业家张松声是太平船务董事总经理,管理着全球1万7000多名员工。此外,他也是世界第二大集装箱制造商“胜狮货柜企业”的总裁兼首席行政总监。这30多年来,他经历了航运界的许多险风恶浪,至于促使他立下朝往航运业发展的志向,源自于他16岁的一趟航行旅程。
  1970年12月,16岁的张松声以实习生的身份,登上一艘航往广州的船只,开展了他的第一次航行。
  在那次的旅程中,他饱受晕船之苦,呕吐好几回,但他却目睹许多新奇事物,特别是见识了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文革期间、四人帮主政下的社会状况。

2_副本.jpg -->
  问起本地着名企业家、太平船务董事总经理张松声,他人生中最难念的经历,他自然而然地说到了他16岁到中国的首次航程。
  现年60岁的张松声说:“这是我第一次出海的旅程,不仅奠定了我对中国的兴趣,也真正奠定了我对航运的兴趣,更帮助了我以后的事业发展。”
  的确,张松声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除了谈到他对中国的情意结,更少不了谈到他对航运业的热忱。
  访问在位于岌巴路的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会议室进行。从22楼的窗口望出去,恰好看见不远处的集装箱码头,一艘艘货轮驶入泊位,准备装卸货物后,再继续航行。
  张松声说,他从小对就航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五岁的时候,父亲张允中第一次带他上船,参加一艘新买的客货轮的下水典礼。巨大的轮船、热闹的场面,给小张松声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艘船很大。”他笑说。
  从那时候起,张松声就喜欢上船,只要有空,就找机会上船“帮头帮尾”。在海星中学念完中四后,他还趁年终假期那段长假,到父亲公司的客货船上去实习。
  张松声回忆说:“我记得当时实习的那艘船叫‘长城轮’,专跑新加坡、香港和黄埔。有一天,父亲问我要不要跟着货船到中国看看?我很兴奋地答应了。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航程,跟着船只一路从新加坡去到中国广州的黄埔港。”
  三趟中国行点燃航运激情。
  船上生活初体验,张松声饱受晕船之苦,上船不久忍不住呕吐起来。由于空着肚子呕吐感觉更辛苦,因此张松声在船上经常是吐完又吃,吃完又吐。
  尽管如此,他依然认为,那次经验令他毕生难忘。当时未满55岁的人不能到中国去,但他通过货船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中国见世面。
  一个少年人身处在当时那个奇特的时代与环境中,张松声对周遭事物充满了好奇。无论是跟当地的海员领导学唱文革歌曲、看着当地人在贫苦生活中仍不丧失志气,或者是呆坐码头望着工人忙碌装卸棉花、缸庄咸菜和北京鸭等食品,都让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后,他又在高一和大学二年级学校假期重登这艘客货轮,远航到中国。
  在他保留着的许多当年跑船的泛黄照片中,可看到他脸上还未脱稚气与激情,与现在的沉稳样子,截然不同。
  张松声说:“这三趟航程让我近距离感受中国从文革到四人帮倒台的巨大变化,也因为这份认同和了解,引发我对中国的向往。更重要的是,这三趟航程也点燃起我心中对航运的满腔激情,确定自己要朝航运业发展的志向。”
  家族企业的“打工仔”。
  张松声的父亲张允中(95岁)是太平船务的创办人,从1967年成立之初只有四艘船舶,发展至今已成为东南亚最大规模的私营船务公司,旗下货轮超过200艘。他的母亲李琼华,是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客家人。
3_副本.jpg -->


  张松声来自一个大家庭,有14名兄弟姐妹,八男六女,他在家中排行老五。他表示,父亲从不勉强儿女进入家族生意,完全看个人意愿。所以兄弟姐妹有的在公司服务,有的在外工作。
  他高中从莱佛士书院毕业时,母亲还一度希望他当医生,但基于对航运业的热爱,他最后选择到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修读船舶设计和海洋工程。之后,他加入太平船务公司工作,父亲既是他的老板,也是他的导师。
  作为家族企业第二代,张松声坦言,难免有一些人会觉得他“命好”,无需经历白手起家的艰辛过程。不过,他认为,第二代人其实肩负更艰巨的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4-20 14:53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