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38|回复: 3
收起左侧

“造岛神器”“神州第一挖”背后,他是接地气的船舶设计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9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船人,他是全国24位“船舶设计大师”之一,他的名字经常和造岛神器、神州第一挖等联系在一起,网友称赞他为“接地气的大师”。

c1cca4c3ff1744e9a82aaaf4df259891.jpg -->

中船七〇八所副总工程师费龙,他的名字和“造岛神器”“神州第一挖”“神州第一吊”紧密联系在一起,2013年被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授予“船舶设计大师”称号(全国目前只有24位)。采访中他很少提及自己,只因“船舶设计靠的是团队合作,一个队伍至少10多人,宣传‘国轮国造’更有意义。”

“国轮国造”正是几代船舶人的梦想,费龙和七〇八所的同事们改变了我国大型挖泥船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使我国挖泥船设计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首次设计实船,用创新克服困难

去年11月3日,由费龙领衔设计的新一代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下水。这艘挖泥船长140米、宽27.8米,可搭载更多设备;功率为6600千瓦的绞刀,可挖开坚硬的岩石,最大挖掘深度达35米,不到一周,就可在海上搭起一个水立方大小的沙石堆。

2000年以前,我国80%挖泥船依靠进口。但在国内,到底是自己研发还是从国外买船,一直就有两种声音。一艘3万吨载重量大型耙吸挖泥船的造价在1.6亿欧元以上,从国外买船还需支付船舶设计开发费,约占船价的10%。买船太贵,但自己研发是否有这个实力?上世纪90年代末,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启动,急需大型耙吸挖泥船,上海航道局提出“货改耙”的大胆设想。当时,大型耙吸挖泥船在我国尚属空白,散货船改耙吸挖泥船也无先例。国际权威疏浚船厂商曾断言,中国尚不具备研制4千方以上耙吸挖泥船的能力。2001年4月,费龙“临危受命”作为设计主管主持货改耙12000方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开发设计。从设计到建造成功,他带领团队仅用了10个月。

我国有大小疏浚企业近百家,拥有疏浚挖泥船舶千余艘,但船龄普遍较长、设备陈旧,实际生产能力逐年下降。2005年,上海航道局决定建造13500方耙吸挖泥船,最初考虑由国内外联合设计,但外商提出所有疏浚设备必须由他们供货。如此一来,预算需增加2千多万欧元,上海航道局转而寻求国内独立设计。虽然七〇八所已有不少小型船的技术储备,但毕竟是首次主导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实船设计,许多棘手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要想多装泥,船身就要变胖,但阻力也就增加了,怎么办?一般船身最前面的球鼻艏占整船长的2%,他们开创性地把球鼻艏占比做到6%,大大减少阻力。这样的创新不胜枚举。费龙带领团队研发出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大型耙吸挖泥船“新海虎”,被业内誉为“神州第一挖”,其技术性能同国际先进水平相当,造价比进口船节省约30%。

起重打捞、风电安装均有突破

费龙带领团队持续创新突破。除了自主研发挖泥船,费龙团队还设计了“神州第一吊”4000吨回转式起重打捞工程船。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的起重工程船,在这之前从未自主设计过1000吨以上的全回转起重船。

在很多人并不看好海上风电业时,费龙团队却在这里开辟“第二战场”。过去,海上风电安装,由于漂浮式起重船容易受风浪影响,只能在相对风浪平静的3月到10月安装风机。如今,费龙团队开发出升降平台,可高出水面十米,不受波浪影响。这种新的作业方式突破了传统安装季限制,提高了安装效率,原来1个月只能安装4台,现在最快可安装8台。安装费也从过去的500万元—800万元,降低到300万元。

海上电价政策2014年落地,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七〇八所占得先机。他们研发的第二代产品去年交付,取得不错经济效益,第三代产品看齐欧洲主流产品。如今已有7个订单在排队。

“大师工作室”又有新目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费龙工作31年来一直追求和坚持的。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设计不过一年半载,船东却要用上几十年。”

这位船舶设计大师毫不讳言曾经的失误:没有正确估计重量,船一下水就触底漏了;一个浪打上来,船艏外板变形了;一处节点没处理好,油漏了。“那时候,一接到船东电话就心慌,交了不少学费。”但为了做到更好,费龙殚精竭虑。室外楼梯如果悬空是否会增加船员心理压力?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经常上船采集现场数据,听取船员意见。试航时,他在海上一呆就是两个星期,一路颠簸,遇到台风更是恶心呕吐。

在他看来,只要还停留在图纸阶段,任何合理要求都应尽可能满足。2008年,费龙主持开发了我国第一艘1.8万方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程”轮。该船原来的舱容为1.5万方,在设计接近尾声、船厂生产设计已开展的情况下,船东提出要加大舱容。船厂反对,设计人员也有想法,改还是不改?费龙提出在船中泥舱段插入一个分段,通过增设横向浮力舱控制纵总弯矩,不增加原来舱段结构强度,既为船东着想,也考虑到船厂利益,受到各方赞赏。后来在设计“通途”轮时,船东提出20余条修改意见,300多页的图纸修改了五分之一,费龙尽力一一满足。

2016年底,由费龙领衔的“大师工作室”挂牌。“国外的挖泥船已做到4.6万方,我们只有2万方,还需迎头赶上。”费龙有了新的目标。

来源:解放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9 13: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厉害了大师,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9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必须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9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明明是消化吸收,好哇!
都喜欢吹,吹的牛气冲天。
最看不惯国内这种歪风邪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4-20 02:56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