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8|回复: 0
收起左侧

班轮公司玩不起“饥饿营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3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42a3e4cc01e5c53012fc4deac3044d6e.jpg -->

起初,由于器件供应、品质控制等因素,某几款热门手机的确会出现供货不足的情况——然而时过境迁,当下若哪款手机存在铺货不足的问题时,第一个闪过脑海的词语一定是——“饥饿营销”。当一种营销手段遭遇消费者的心理抵触时,那么这种手段可以说是用到头了。

在11月6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见表)中,包括欧线在内的各分航线运价遭遇普跌行情。其中,欧线跌幅达6.5%;地中海线跌幅达6.2%;美线跌幅则更甚,美西线和美东线的跌幅分别为8.9%和8.2%。

74fd1a0f1d70519493021174f8e38541.jpg -->

首先,需要看到的是,经历了两期的普涨,本期的回落已在意料之中,也符合今年SCFI分航线螺旋式的上涨趋势。其次,地中海线的“底”已经大致探明,大约就是在10月27日报出的640美元/TEU左右——这个底价会在市场出现明显变动之前有指导意义。再次,从微观角度而言,近三期的南美线在经历了大涨、微跌和补升的一系列动作后,显示出该分航线运价的阶段性坚挺,目前南美线的运价尚处较为舒适区间——这可以说是前期撤船的余音绕梁。最后,正如笔者之前所说的,班轮公司目前一直在停航,人为地缩减舱位,船期也一直在调整——是为间歇性“停航保价”,对于维持现有运价水平,班轮公司的心情是急迫的。

是否意味着班轮公司对目前的运价水平心满意足了?从笔者获取的班轮公司口径,单看运价的话,对于非传统旺季的11月份来说,班轮公司是相对满意的——而且之前笔者也提到了,集运业正在塑造一种“大年小年”、旺季淡季都不那么明显的新常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新常态,即使班轮公司讳莫如深,其实也不言自明。由于船期被人为压缩,相当多在旺季的真实出货需求被推挤到了非旺季,所以看上去旺季被压“长”了那么一点。
2017:“饥饿营销”元年

当然,从现实层面上来说,这种“饥饿营销”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年在运力规模依旧过剩的情况下,运价总体水平较去年的总体水平有着明显抬升(见图)。聚焦2017,经历了去年年底报复性反弹导致的一季度持续阴跌后,运价在一个相对的“安全区间”盘整(见图中方框部分)。而之所以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是因为运价在前一轮的急跌探底后,继续上摸至“安全区间”并出现明显的拐点,运价是就此一路下跌还是寻求到支撑?这个问题的答案对年底前的集运运价乃至明年的整体走向至关重要。

cf5ee498dfcc65158a04dccf7803de2c.jpg -->
笔者在《集运2018:战前的凄静》里用了一个词:进退维谷。对班轮公司而言,即便目前亚欧线上的箱船负载率达到九成左右的水平,证明需求依然旺盛,然而运价已经开始有了难以解释原因的松动,因“饥饿营销”而达成的平衡正在逐渐被打破。究其根本原因依然是运力过剩——班轮公司究竟是降低运价以获得更大的份额空间,还是继续维持目前的舱位水平保持价格稳定?答案说不准,唯一明确的是谁都不愿意开打破平衡的“第一枪”。
再看货主方面。据外媒报道,某大货主近日收到来自班轮公司的非正式通知,称不会执行原定于11月中旬实施的FAK包箱费率提价。很明显,就大货主来说,对班轮公司目前的处境可谓心知肚明,运力过剩那么厉害,运价其实没有道理不松动。就中小货主来说,虽然其已经不堪忍受当下这乱七八糟的船期,但该走的货还是要见缝插针地走掉,只是可能增加了不少对明年运价走势的观望气氛。
班轮公司与货主间博弈的结果是什么?很简单,第一件能想到的事情,就是班轮公司会在消化完年底最后一拨被挤压出来的出运需求后,急剧压缩舱位以维持运价稳定。对于明年春节期间有出运需求的货主而言,并非耸人听闻,务必提前做好相关预案(预案年年有,但今年要特别细致地做好)。
2018:极力规避“灾年”

我们注意到班轮公司从运苹果渐渐转变为卖苹果——“饥饿营销”至少在两年内有些屡试不爽的意思——然而在班轮公司底牌很明的情况下,船期不可能一直“轻浮”(不严肃)下去,运价维护也不可能一直仰仗非常规市场化手段。那么,明年会怎样?

首先,通过控舱而挤压出来的出运需求很快会被消化掉,继续维持诸如“停航保价”等策略,很可能在根本上动摇集运业作为供应链最重要一环的整体形象。好消息是,对于小型班轮公司而言,可以根据大型班轮公司的船期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在赢得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能建立良好的市场口碑。
其次,一旦这部分被挤压出来的箱量消耗殆尽,市场增长陷入疲态,那么班轮公司间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导致的价格战必然会开打。这种被动性较强的价格战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相信大家是历历在目的。

最后,作一些补充说明。以上判断带有比较强烈的主观色彩,事实上运力的增加是动态的,增速对于班轮公司而言尚可控。有新船进,就有相应的旧船被淘汰,或者租约到期的箱船不续租——有关本文的主旨,更多的是希望班轮公司能够重新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非一起参与搅局——即便班轮公司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但缓冲期的确显得长了些。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孙世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5-2 05:35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