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33|回复: 1
收起左侧

这艘海洋科考船被刷屏,那么我们来聊聊科考船是如何发展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1月16日,我国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在江南造船正式下水。
47447654bbd5878fe1a81fb6d1456b17.jpg -->


“东方红3”号是一艘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由中船工业第七O八研究所设计,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拥有多项船型设计专利。该船全长约103.8米、宽18米,全球无限航区航行,海上自持力长达60天,可连续航行15000海里,载员110人,其中含82名科考人员,作业甲板60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600平方米。

该船是目前排水量最大、定员最多、经济性、振动噪声、电磁兼容等指标要求最高,作业甲板和实验室面积利用率最大、综合科考功能最完备的全球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该船采用双轴双桨全电力推进模式,满足无人机舱、一人驾驶的要求,具备动力定位DP-1能力,此外该船还将获得中国船级社防污染洁净设计Clean船级符号,同时获得挪威DNV-GL船级社水下辐射噪声最高等级 Silent-R级的认可证书。
06499ad54a0194f01ac0fe85c5987ee8.jpg -->


“东方红3”号有五大优势和特点:

跑得远
最节油的双桨推进科考船:因采用一种与船艏型线一体化设计的多波束导流罩专利设计,在确保多波束测量性能的前提下使得全船阻力减少15%-20%,油耗大大减少,在相同的油舱容积下,续航力大大提高,确保本船能航行到更远的深海大洋进行考察作业。
25d7ea31e08930dffd14cd978dd25914.jpg -->


听得清
最安静的海洋综合科考船:降低科学考察船自身的辐射噪声水平,使得探测时能更加清晰不受干扰,一直是一大难题。东方红3船采取全船减振降噪分析和优化设计,对主要噪声源进行分析验证并在工厂FAT试验中进行严格的单项验收,最终确保获得国际上最严格的水下噪声指标,挪威船级社DNV Silent-R船级符号。
28cc8f4980ca070838acba2a247864dd.jpg -->


看得明
最高精度的全海深地形底貌探测能力:为获得最高精度的全海深地形底貌测量能力,东方红3船在国内首次引进两套高分辨率(0.5 ° x 1 °)的中浅水和全海深多波束系统(国际上仅有一条船安装),设计单位和船厂联合攻关解决了船舶型线设计和建造安装工艺提的关键技术,一举提升了我国在全海深地形底貌的探测能力。
4959a0747810e1eed1b40505f8cc5350.gif -->


探得深
作业深度覆盖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东方红3”装备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水体、大气、海底探测和遥感信息观测与应用系统,可进行海洋空间多学科海洋要素的快速探测与分析,该船配备有2台10000米以上的CTD 绞车、1台10000米钢缆绞车、1台 10000米光电缆绞车、1台12000米纤维缆绞车大大确保了作业探测的深度和可靠性。
cf1c14bcea87dc4772119128dbaa1bdb.jpg -->


传得快
强大的科考数据和船舶数据网络,实现船岸一体化:“东方红3”号船上配置独立的科考数据网络系统,并配置双万兆核心。时空同步科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与集成,数据成果可在线显示与远程传输。配置船岸一体化船舶数据信息网络系统,支持WIFI和有线接入,VSAT船岸实时通讯。船体与船舶关键设备、船体振动与噪声、水下辐射噪声、各类强弱电与各类线缆电磁兼容、以及船舶动态与姿态等各类信息在线监测与报警系统。
433a3abf4ba44c50f17b9e5b490a8f97.gif -->


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系列共三艘,分别为1965年下水的“东方红”号、1995年下水的“东方红2”号及刚刚下水的“东方红3”号。“东方红3”号总设计师吴刚师承张炳炎院士,曾参与或主持设计了“海洋六号”、“科学”号、“向阳红01”和“向阳红03”等科考船,现在承担了“东方红3”“雪龙2”和中山大学科考船的总设计师。

9d400222b856e27fa8ecb1353feca7fa.jpg -->

“东方红”系列科考船


科考船的发展

海洋科考船是采用船舶观测手段开展海洋调查的平台载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洋调查出现了显著发展,但即使如此,当初用的海洋科考船也只是利用其他旧船改装的船。20世纪50年代末期才开始出现专门设计建造的海洋科考船,到现在也仅有60多年的时间,海洋调查事业也从此得到更为显著的发展,同时海洋科考船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站在大的技术变革、典型的船型特点基础上,可将世界海洋科考船大致分为两个主要发展期:

通常认为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末是第一发展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各种先进海洋调查设备的出现,现代化高效率海洋科考船逐渐诞生并普及。这一时期的海洋科考船在设备、性能、布置以及实验室与专用设备的匹配等方面,与旧船改装的调查船相比有“质”的提高,可以称之为“第一代海洋科考船”。1959年苏联建成6000吨级综合海洋科考船“罗门诺索夫”号,1960年美国建成3400吨级的“测量员”号航道和海洋科考船,1962年美国建造的“阿特兰蒂斯II”号(ATLANTIS II)海洋科考船,1962年英国建成3100吨级的“发现”号(DISCOVERY)海洋科考船,1977年德国改造建成的4700吨级的“太阳”号(SONNE)海洋科考船等,这些船只可以认为是这一时期专门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海洋科考船。

44e22d4f4f8e9804004cce81b971b138.jpg -->

英国第一代发现系列“DISCOVERY”号


f3e1974d1f934e71083c653931220c7f.jpg -->

德国第一代太阳系列“SONNE”号


中国海洋事业虽在建国前受到严重影响,但由于世界上开展真正意义的海洋科考船专门设计本身就较晚,同时中国在建国后,在国家各项军事和民用需求的推动下,逐步加快自行设计和建造海洋科考船的步伐,中国成为第一批专门设计建造海洋科考船的国家之一。

自1957年“金星”轮改造之后,1959年7月中国开始自主设计建造第一艘海洋科考船“气象1”号气象调查船,先后出现了有代表性质的调查船,如1965年建成的综合调查船“东方红”、1969年建成的3000吨级综合调查船“实践”号。70年代~80年代,为满足国家远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等国防工程和相关重大海洋专项的调查需求,中国有计划地发展不同型号的远洋调查船,开创自主设计和建造批量大型远洋调查船的时代,1978年建成的4400吨级综合调查船“向阳红09”、1979年建成的万吨级远洋综合调查船“向阳红10”号、1980年建成的3000吨级地质调查船“海洋四号”、1980年建成的3300吨级综合调查船“科学一号”和“实验3”号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e416f89f5e8bc2eda1b9865b9eedcb4f.jpg -->

中国第一代科学系列“科学一号”


356231ed497916860b4b72871ee2be55.jpg -->

中国第一代向阳红系列“向阳红10”号


第一时期设计建造的海洋科考船,相比现在的功能需求,减振降噪措施不完备、船舶噪声较大,无法满足声学实验研究的要求;实验室配置、测量仪器、船用设备老旧且整体配套不完善;探测手段较为落后,探测深度和覆盖范围小,难以满足多学科联合考察的需求;缺乏海上现场数据处理和资料传输能力,必须在返航到岸后在陆地实验室二次完成,缺乏对海上考察中发现的现象和过程及时处理和跟踪处理的能力,自身快速反应能力差,更缺乏在考察中与陆地实验室进行同步联合处理的能力,严重制约了现代海洋调查的精度和效率;国内第一时期建造的科考船普遍船速快,油耗大,运营管理费用昂贵。

在第一时期设计建造的海洋科考船已明显不能适应现在海洋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我国,随着各海洋科研单位及时更新仪器设备,不断提高研究精度和研究范围的前提下,这些调查船均步入了退役或改造期。发展起来的现代海洋科考船正逐步承担起海洋调查的任务。

海洋科考船发展的第二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随着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的逐步推广、各种专业科考设备的更新换代、科考作业和实验室专业化模块化设计、操控支撑系统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化等技术的发展,船舶设计尤其是海洋综合科考船获得了新的设计理念,加之前一批建造的船型有些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间,国内外出现了一批新建的先进海洋科考船。这个时期有代表意义的调查船有:1984年美国改装建成的18000吨级的大洋钻探船“决心”号(JOIDES)、1997年美国建成的3600吨级“阿特兰蒂斯II”号(Atlantis III)作为阿尔文Alvin深潜器的母船、2005年法国建成的6600吨级综合调查船“为何不”号(POURQUOI PAS?)、2006年德国建成的6300吨级的冰区综合调查船“玛丽亚.西碧拉.梅里安”号(Maria S. Merian)、2007年西班牙建成的3000吨级的综合科考船“Sarmiento de Gamboa”号、2007年英国建成的5800吨级的综合科考船“詹姆士.库克”号(JAMES COOK)、2007年日本建成的57000吨级的大洋钻探船“地球”号(CHIKYU)、2012年俄罗斯建成的“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013年英国建成的6000吨级新“发现”号、2014年美国建成的3200吨级综合调查船阿姆斯壮级(AGOR27、AGOR28)、2014年澳大利亚建成的6000吨级综合调查船“调查者”号(INVESTIGATOR)、2015年德国建成的8000吨级的新“太阳”号(SONNE)。

2fb5da3d84b36bc2298606483c98bb51.jpg -->

英国新一代发现系列“DISCOVERY”号


438cc426cca70fd55472309056d8c4b3.jpg -->

德国新一代太阳系列“SONNE”号


这个时期前半段即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中国海洋科考船的新船建造出现了一定的迟缓,除了自主设计并建造了“东方红2”船,另外从国外购买并改装了“大洋一号”、“雪龙”号,这些船使中国进入深远海以及极地调查时代,对中国海洋调查活动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船只数量有限,还远未达到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实际需求;进入二十一新世纪,在国家提出“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指引下,中国开始进入海洋科考船的发展高峰期,分别建造了“实验1号”、“海洋六号”、“科学”号、“向阳红10”号、“向阳红03”号、“向阳红01”号、“张謇”号、“嘉庚”号等较先进的海洋科考船。

051903c05dfe721439f88d677b09f535.jpg -->

中国新一代科学系列“科学”号


89ba04f7f26519735304bb621853bb08.jpg -->

中国新一代向阳红系列“向阳红10”号


目前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地质调查局和农业部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部门均在建和筹建更加先进的海洋科考船,并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下水并交付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感觉到国家的强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4-25 12:41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