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32|回复: 0
收起左侧

“蛟龙号”正全新升级新“母船”将年底下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7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昨日,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举办的面向深海资源勘探和前沿科学研究的深海运载应用技术高级研修班上,记者获悉,“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维护升级改造工程将于今年年底结束,“蛟龙号”新的支持母船“深海一号”也将于今年年底下水,预计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经过系列海试之后,“深海一号”将搭载“蛟龙号”执行2020年环球航次,进行正式的业务化运行。
u=1252568550,976164610&fm=173&app=25&f=JPEG.jpg -->


“蛟龙号”全新升级——
机械手更灵活,深海热液取样将更轻松

去年6月,“蛟龙号”完成中国大洋第38航次回到青岛母港,标志着它为期五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落幕。在步入业务化运行之前,“蛟龙号”总结历次下潜经验,进行了一年多的维护升级。据深海中心主任于洪军介绍,此番技术升级将通过各种优化设计来提高“蛟龙号”的作业效率、安全性和实用性。

记者在深海中心潜水器维护保障车间内看到,“蛟龙号”已经被拆卸成一副“骨架”,各关键部件正分组重装。

重装后的“蛟龙号”机械手位置进行了优化,作业覆盖范围更宽;声学设备升级,更精细化的侧扫声呐可提升近底勘查能力;导航控制系统升级,可快速精准抵达作业站位;照明系统由原先的LED灯、卤素汞碘灯组合变成了“LED灯阵”,实现高能水下照明;接线箱、阀箱从舱腹移至侧弦,更便于拆检;潜水器顶端的突出装置将埋入机壳内,避免下潜时缆绳的刮拽;抛载系统优化,以降低海上作业强度,原先在甲板装配压载铁需要十几个人来完成,系统优化之后只需要三五个人。

于洪军说,在之前的试验性应用航次当中,“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热液区取样时,因机械手作业范围有限,潜水器尾部曾被“烫伤”,升级改造调整机械手位置后,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记者在现场还了解到,“蛟龙号”的一个新装备——基于深潜器的热液喷口多参数测量及取样系统由2014年海洋公益行业科研专项支持,经过四年技术攻关,目前已完成关键系统研究,进入项目验收阶段。该系统充分利用 “蛟龙号”可观、可控、精确定位的作业技术特点,针对深海热液喷口分布特征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参数探测要求,完成了高精度温度梯度仪、深海浊度仪、小型浅层岩芯钻机、全固态化学原位探测传感器、热液保真采样器、成像声呐样机等“蛟龙号”配套作业工具的研制。

新母船“深海一号”更专业——
“蛟龙号”进“客房”,不再遭遇高温和曝晒

“此前,搭载‘蛟龙号’出海的‘向阳红09’船并不是专业的深潜器支持母船,只是因为甲板足够大才被选用。”于洪军说,“向阳红09”船没有装备动力定位系统,达不到潜水器工作母船的状态,

而且也没有专门的潜水器库房,“蛟龙号”每次回收只能停放在甲板上,在海上遭遇高温和曝晒,也有损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新母船“深海一号”于去年9月在武汉开工建造,深海中心派出专家建造组跟踪建造工程,提出了许多深海科考的适用性功能要求。

“深海一号”船长90.2米,型宽16.8米,型深8.3米,满载排水量大约4800吨,最大速度18节,续航力14000海里,自持力60天。船上最大载员60人,因为采用了先进的全电力吊舱式推进系统、动力定位系统等电力化系统,操控船只的船员数量最多只需要22人,由此一来,船上搭载的科学家数量相应增多,也可以完成更多的科考项目。

“深海一号”配备了满足科学调查及数据处理所需要的多种类型、超过3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专用6000米级无人缆控潜水器作业系统。“船上的每个实验空间都是‘通用型’的,可以根据科考需要随时调整用途,从而让船上的实验室可以涉及全部海洋学科。”于洪军说,在这些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可以对深海采集的样品进行分门别类的保管,并进行初级数据分析和现场试验。

据于洪军介绍,“深海一号”是国内首艘为“蛟龙号”提供深潜作业下水、水面支持及维护保养的专用支持母船,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船不仅为“蛟龙号”提供必要的水下、水面作业支持,还配有专门的深潜器维护保养车间,“蛟龙号”等深潜器从海上回收之后,将入库进行潜水器充油、充水、充气、充电和拆检等维护保养。

另外,“深海一号”还在节能降噪方面进行了技术设计,其减震降噪控制要求特殊,为国内首艘对水下自噪声提出控制要求的船舶。
“龙家族”同船作业——
环球航次出征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000米海试

随着“蛟龙号”升级改造工程接近尾声以及新母船“深海一号”的建造完成,深海中心也在积极推动装备应用共享国际化,计划于2020年沿“一带一路”区域组织执行载人深潜环球科考。

据了解,“蛟龙号”明年将前往南海、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000米海试。“深海一号”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之后,也将进行船舶及船载设备的海试。“磨合期”结束之后,就将备战2020年环球航次。

目前,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组成的三龙装备,已于2017年正式入驻国家深海基地。同时,“潜龙二号”“潜龙三号”自主潜水器、“海龙11000米”全海深无人潜水器也正在进行海试,即将入驻深海中心。在2020年环球航次当中,“龙家族”有望进行同船作业,依据不同的天气情况、不同的海况和不同的科考需求,各显神威。“联合作业模式还在探讨当中,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定会发挥各种类型深潜器的最大效益。”于洪军说。

深潜团队保持备战状态——
高仿真模拟器里“大练兵”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深海中心的潜航员团队和维护保障团队保持备战状态。维护保障车间里新投入使用一台1:1的“蛟龙号”高仿真模拟器,深海中心技术部高级工程师高翔昨日为记者演示了模拟舱内的操作系统。模拟器前方的环形幕布可以通过投影让海底情景3D再现,模拟器内的操作室是与真实的“蛟龙号”同样大小的内径为2.1米的球形舱,整个模拟系统由仿真本体、视景仿真系统和训练指挥系统等几部分组成,采用半实物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具备驾驶与操纵模拟、海底作业过程模拟、突发故障模拟以及深海环境视景模拟等功能,可实现“蛟龙号”下潜作业全功能、多任务动态模拟训练,以及潜航员应急故障处理与安全作业训练。“也就是说,这个舱内的综合信息显示屏、30多个操作按钮、水声通讯设施等,都与真实的潜水器一模一样,潜航员可以在这个舱里进行与实艇视角一样的机械手取样等训练。”

于洪军表示,“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阶段,锻炼了一支专业化的深潜队伍,无论是8名职业潜航员的快速成长,还是维护保障团队的日益成熟,都使深潜作业效率越来越高。“比如一个更换机械手的操作,以前在陆上需要大约3天时间,而我们在海上最快只用了一天半。以后新母船投入使用之后,相信作业效率还会大幅度提升。”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 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4-18 12:37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