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造船业已进入“超级周期”,长期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韩国造船业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拼尽全力招兵买马,其目的是增强核心人才竞争力,以应对“超级周期”带来的更大建造量以及中国船企在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领域的技术追赶。
人力困境,研发人员剧减
据韩媒报道,韩国造船业“三巨头”HD韩国造船海洋、三星重工以及韩华海洋均已启动下半年的招聘工作。HD韩国造船海洋的母公司HD现代正在为其造船、建筑机械、炼油和化工行业的12家附属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招聘总人数约为500人。韩华海洋计划招聘约100人。三星重工今年下半年的招聘人数预计也将达到两位数。
作为韩国造船业今年下半年的“重头戏”,三大船企计划通过新招聘吸引优秀研发人员开发使用下一代燃料的环保型船舶,从而提高技术竞争力。原因在于,中国船企在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领域的技术追赶使其市场占有率随之提升,尽管韩国船企在该领域仍然占据主要优势,但双方逐渐缩小的竞争差距使韩国船企感受到了“危机感”。
对于这三大造船企业而言,招募人才并非易事。据韩国造船海洋工程协会统计,截至去年,韩国造船企业拥有约9400名研究和设计人员,相较于2014年造船业繁荣时期(超过14000人)锐减约三分之一。在过去的一年里,三大造船企业共招聘了约1300人,但仍未摆脱人力困境。截至今年上半年,韩华海洋的员工人数达到8682人,与去年上半年的8569人相比,一年内增加了113人。HD现代重工和三星重工的员工人数也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38人和366人,达到12897人和9349人。除HD现代重工外,隶属于HD韩国造船海洋的现代尾浦造船和现代三湖重工的工资和员工人数也有所增加。
尽管员工人数有所增加,但研究、设计等核心人员方面仍然进展缓慢。长期经济不景气、工资结构低于其他行业等原因致使研发下一代燃料船舶所需的关键人才纷纷转向人工智能(AI)、半导体等高薪高科技行业。事实上,根据韩国造船及海洋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ISC)的第二季度报告,由于造船业长期不景气,在相关行业求职的造船和海工行业毕业生人数大幅减少,部分毕业生通过双学位等形式跳向人工智能等其他行业。与此同时,作为在职培训中心的专业大学的规模和数量正在迅速减少,2016年韩国造船和海洋工程相关院校的数量包括14所大学的17个学科,但到2022年,这一数字急剧减少到3所大学的5个学科。
生产领域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今年上半年,韩国政府通过多重举措招聘了10000名韩国和外籍工人,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但由于劳动强度大、待遇相对其他行业较差,仍然无法确保足够的人力需求。
竞争对手赶超,压倒性优势削弱
现阶段,韩国造船业不仅深陷人力困境,在LNG运输船领域的压倒性优势似乎也在逐渐削弱。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中国船企共承揽了8艘LNG运输船,市场占有率为28.6%,这表明中国造船业在LNG运输船市场实际上正在迎头赶上。截至目前,中国已有四家船厂能够建造大型LNG运输船:沪东中华造船、江南造船、大连造船、招商工业海门基地。
作为中国首家具备大型LNG运输船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并有实船交付业绩的船企,也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建造NO96、MARK III两种LNG运输船船型的船企,本月初在新加坡举行的Gastech 2023大会上,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研发的27.1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运输船船型设计同时获得美国船级社(ABS)、英国劳氏船级社(LR)、法国船级社(BV)和DNV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型LNG运输船,意味着中国LNG运输船研发设计建造正式跨入超大型领域,也标志着中国高端船舶研发设计能力向着世界领先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同时,沪东中华联合壳牌、瓦锡兰正式推出新型混合电动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船型设计,这是继沪东中华自主研发的27.1万方全球最大LNG运输船正式获得4家船级社授予AiP后,在此次大会上推出的又一重磅新款低碳环保LNG运输船船型设计。
除沪东中华外,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也将大型LNG运输船列为重点突破的战略产品。8月10日,江南造船大型LNG船建造能力条件保障项目码头工程正式开工,工程预计2024年3月竣工,建成后将提升江南造船大型LNG运输船批量建造综合竞争力,并满足新型船舶燃料加注以及液舱试验等需求。该保障项目结合江南造船厂区内现有陆域生产设施及启动工程相关生产设施,将提升江南造船大型LNG运输船批量建造综合竞争力。通过该项目建设,将有效解决限制产能发挥的“瓶颈”,使其具备年产4艘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的能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中国船企的赶超,韩国造船业相关人士表示:“国内造船企业以环保技术力为先,但与中国船企的技术差距正在缩小,因此迫切需要聘用能够主导下一代燃料船开发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