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排至2030年!威海芜船“超级工厂”建设完成

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芜湖造船厂)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设迎来新进展。

  • 订单排至2030年,威海芜船“超级工厂”建设完成

威海市人民政府官网5月22日消息,近日,威海经济开发区(经开区)芜船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传来最新进展,总建筑面积87000平方米的芜湖造船联合车间建设完成,车间智能化设备已安装到位

芜船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入选2024年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项目重点建设芜船威海绿色环保高技术船舶园区,主要生产制造汽车滚装船、液化天然气(LNG)/甲醇双燃料动力油船以及8万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船等船舶,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0亿元,税收近2亿元,解决就业2000余人

芜湖造船联合车间作为项目主体车间,整体层高28米,车间跨度156米,总用钢量约1.2万吨,具有全新的生产技术工艺、数字化智能化产线和控制模式。芜湖造船厂威海基地品保部部长孙波表示:“整个车间的自动化率达到80%左右,目前虽然还未正式投产,但企业订单已排到2030年。

据龙船了解,今年4月份,法国航运公司EuroGreen Maritime宣布新建4艘甲醇双燃料MR IMO II型成品油轮由芜湖造船厂威海基地建造,总价值超2.5亿美元,单船造价超6250万美元,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至2027年交付。

据悉,威海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岸线资源和港口条件,现拥有规模以上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企业46家。为进一步扩大产业链“朋友圈”优势,去年威海市引进经开区芜船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短短4个月,威海芜船“超级工厂”已平地而起。

眼下,整体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基建类工程进入“精修”阶段。厂房内,工人们正对大型设备进行联调联试,争取早日投产运行。同时,项目服务方也正理顺配套企业,大力开展上下游撮合对接,补强链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助力海工装备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今年早些时候,芜湖造船厂打造的“威海基地切割下料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创新研发船舶行业工艺信息解析、喷墨划线、坡口切割、倒棱、半成品自动物流等专项工序,实现从套料图零件解析、钢板喷码划线、自动切割、自动分拣、自动坡口、自动倒棱、产线内缓存码垛的自动物流等工序的全面自动化集成。智能产线包含智能行车、AGV、辊道、板链等、校平机、切割机、机器人坡口机、视觉分拣、自动上下料装置等,为满足环保要求而必需的除尘装置和切割废料处理的收集装置等。针对船舶行业分段制造特点布局规划,适用于散货船、MR型成品油轮、PCTC多种船型的船舶生产加工制造

  • 安徽船舶产业领头羊,芜湖造船厂高速发展

芜湖造船厂作为安徽省船舶产业领头羊,坐拥芜湖八百里黄金水道,2023年迎来高速发展,实现产值利润双倍增。该公司近年来持续发展壮大,并于去年承建了全球最大、中国首艘海上油田压裂工程船,打破国外对海上油田压裂技术的垄断。同时,芜湖造船厂搭建“1+2+N”战略体系,产线扩建提产能,分段制造、船台、码头等核心生产资源再升级,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投入运营。

今年3月28日,安徽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正式成立,芜湖造船厂当选首届会长单位,芜湖造船厂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钊当选安徽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首任会长。

安徽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由芜湖造船厂等7家单位发起,联合有志于安徽省船舶产业的配套企业、总装厂、设计单位、科研院校、船舶检验部门等125家企业共同成立,整合安徽省内河船舶资源优势,凝结发展合力,构建以芜湖造船厂为首的总装厂船舶生态集群,加快形成安徽省船舶工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芜湖造船厂作为“链主”企业,于2023年3月牵头成立安徽省绿色智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联盟,厘清“皖船皖造”发展的挑战与问题,参与制定“内河船舶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议”,提出22项合理化建议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扎实可靠的实地参考,起草获批10余项安徽省船舶行业安全标准。同时,始终坚持发挥好资源融合和平台优势,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集聚业界专家的力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多可复制性的经验。

芜湖造船厂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福记恒机器厂,已有123年的建厂历史,目前主营业务涉及液货船、散货船、多用途船、海工船、特种船等民用船舶系列,以及有色金属铸造等非船产品。今年以来,芜湖造船厂已在散货船、集装箱船、成品油轮、化学品船等领域斩获多份新船订单。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