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消息,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新能船业)自主研发生产的90米LNG(液化天然气)动力船和67.6米电动力船将于8月22日下水。这将是京杭大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正式开启内河新能源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序幕。
据介绍,在90米LNG动力船和67.6米电动气船的建造过程中,新能船业利用内河船舶动力包、气电混合动力以及LNG动力船舶换罐等新技术,实现了新能源动力、低阻力、船机桨匹配、船体结构轻量化等4项技术突破。此外,上述两种新船型较传统内河船型船阻降低6%,节能3%,自重降低5%,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其中,90米LNG动力船处于下水之前的密性试验阶段。该船的集装箱运载量由70个提升至161个,是京杭大运河运载量最大、首制实现批量化生产的新能源智能船舶。
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年—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加快新能源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并提出“到2025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初步构建;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建成。绿色船舶产品形成完整谱系供应能力,绿色船舶技术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绿色船舶国际市场份额保持世界领先。”
据了解,2022年,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济宁能源)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联手,打造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内河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该基地主要从事LNG、电能等新能源船舶制造和船舶修理等业务。
新能船业是济宁能源的权属公司,主要负责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的承建。目前,新能船业主推90米LNG动力集装箱船、67.6米LNG动力多用途船、67.6米电池动力多用途船、57.8米LNG动力船等4种新能源船型。
新能船业董事长张强介绍,新能船业通过标准化、批量化来建造新能源船舶。该公司将原来工艺老旧、耗能高且标准质量参差不齐的船型,升级为采用新模式、新技术、新工艺的绿色船舶。通过船型的更新迭代,逐步替换传统的老旧燃油船,不仅推动了船舶制造的模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还能实现对运河的环境保护。同时,新能源船舶上还安装了余热回收装置,将废热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跟燃油船相比,动力稳定的情况下,新能源船舶百公里可节约燃料费3000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实现批量生产后,年可建造1000吨—2000吨级内河船舶400艘,销售收入33亿元,带动船舶锂电氢电、电力推进系统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目前,该基地已经取得60条船舶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