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已然成为海事搜救中的必要设备,在海难救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款由上海海事大学朱大奇教授科研团队牵头研发的“海事金枪鱼”自主式水下机器人,在3日开幕的第17届中国工博会现场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不少业界人士的关注。
该自主式水下机器人长2.4米;舱体直径0.24米;重量80公斤;最大航速4节(2米/秒左右);最大工作深度是100米;在3节航速下,工作时间大于4小时,仅需采用一台标准的便携式电脑,即可下达操作指令,实现GPS导航下的水面自主航行以及惯性导航下的水下自主航行。
水下机器人即无人遥控潜水器,在深不可测的海底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搜寻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时,就曾部署美国海军“蓝鳍金枪鱼-21”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下水展开搜寻行动。近年来,以“蛟龙号”为代表的中国水下机器人研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海事金枪鱼’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续航能力强、功能可拓展等优点,可应用于水下目标搜索、数据收集、安全监测、海底施工、水下设备维护与维修、学术研究等领域。”朱大奇介绍,作为一款多功能水下运动平台,和同类系统相比,“海事金枪鱼”具有通用化的电气接口,方便用户自行安装测试设备,最大负载能力为12kg,同时具备故障自诊断与应急自救系统,可靠性高。
该款水下机器人不仅适用于大坝检测、江河湖泊的水质检测,也适用于作浅海海底区域的勘察和监测,还可与其他种类潜水器配合完成海洋调查和考察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海事金枪鱼”采用上海海事大学自主研发的舵翼、水下推进器、无线通信及安全自救系统,为客户提供了低成本的动力解决方案。
目前,“海事金枪鱼”已完成所有的开发与测试工作,申请相关发明专利4项,并与江苏常熟海量声学有限公司合作生产。
来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