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3500艘+新造240艘—广东渔船更新改造“蛋糕”出炉

环境污染、过度捕捞、交通航运等因素,正在加速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农业部近日连续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 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等文件,出台海洋渔船“双控”管理、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和伏季休渔三项重大改革制度,
控制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实现零增长、负增长,由农业部报请国务院同意对沿海各省(区、市)下达阶段性控制和压减指标。


到2020年,完成不少于 3500 艘海洋捕捞渔船的更新改造任务,每年支持更新改造一批大型钢质外海生产渔船;建立3~5个海外渔业生产、加工基地,新建远洋渔船240艘,打造广东新时期外向型渔业。”近日公布的《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其中包含不少推动渔船更新改造、发展远洋渔业装备的内容,或可为目前显得较为低迷的渔船建造市场带来一些盼头。


渔业现代化 需要装备更新

据统计,广东省
95%的渔船是木质渔船。渔业装备老旧落后,给渔业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渔民的经济效益也难以得到长期保障。老旧渔船不仅经济效益低,排放和污染也高,对海洋环境并不友好,在我国和世界环保政策法规日益严格、渔业产业要求从资源利用转向生态保护的今天,优化渔船装备结构,提高渔业装备质量和技术水平刻不容缓。

按照《规划》,广东省将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渔业,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经营规模适度、一二三产业融合、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达到“一增强两优化三提升”基本目标,率先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

其中,针对海洋捕捞方式,《规划》要求加速捕捞渔船的更新改造。广东省将逐步对现有纳入国家捕捞强度控制范围的
渔船实施更新改造,淘汰老、旧、木质渔船,完善渔船先建后拆机制,逐步淘汰双船底拖网、帆张网和三角虎网等对海洋资源破坏较严重的作业方式,推动“安全、节能、经济、环保、适居”的标准化渔船建设。同时,
加快大型钢质渔船建设步伐,鼓励渔民淘汰近海小功率渔船,整合船网功率指标,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建造大功率钢质渔船,壮大外海作业的大型钢质围网、灯光罩网船队。

事实上,广东省对渔船的更新改造一直都在进行当中。自201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排2.9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广东新建远洋及国内捕捞渔船补助以来,广东省渔船更新改造步伐得以加快,以
每年新建约200艘大中型钢质海洋捕捞渔船的速度增长,截至2015年年底,
该省共有钢质海洋捕捞渔船1886艘,玻璃钢渔船8541艘,远洋渔船189艘。但从比例看,仍然没有完全达到装备升级的目的。

为了推动渔船更新改造的进度,广东省在2015年设立了
专项资金
用于标准渔船设计项目,并公布了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首批三类十型标准化海洋捕捞渔船船型。据介绍,该项目还在进行当中,争取到2019年年底,广东省标准化捕捞渔船船型数据库至少有
50款标准船型供渔民选择。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将投资25亿元,用于海洋渔船更新改造、海洋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配备及升级改造,以及渔船监控系统和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到2020年,要完成不少于 3500 艘海洋捕捞渔船的更新改造任务,每年支持更新改造一批大型钢质外海生产渔船。

养殖科学化 引导远海发展

近海过渡捕捞正在加速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相对应的却是水产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这种情况下,控制近海渔业,发展远洋渔业是必由之路。

在远洋捕捞方面,按照《规划》,广东省计划有序发展远洋渔业,在稳定和扩大现有作业区域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太平洋、印度洋、东南亚 、西非等区域远洋渔业,加强远洋渔业资源调查和探捕,优先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南太平洋和东盟国家的渔业合作。《规划》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方式,建立若干家规模化生产、集团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远洋渔业企业,新建或购置一批装备先进的远洋渔船和生产辅助船,建设一批集补给、加工、运输、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综合型远洋渔业海外基地。据悉,广东省将
投资9亿元,在“十三五”期间建立3~5个海外渔业生产、加工基地,新建远洋渔船 240 艘,
打造广东新时期
外向型渔业

在养殖业方面,广东省也将引导发展深蓝渔业。据介绍,我国海洋养殖业主要集中在港湾和湾外10米等深线以内的沿岸海域,不少近海海域的过度养殖严重超过了港湾环境的负载能力,养殖业用海紧张,海湾水质富营养化以及沉积物和生物受污染影响了养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亟须向远海发展。但目前深蓝渔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科技方面的制约,广东省希望通过对设施装备、生产系统、保障补给等方面的诸多技术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攻关,
到2020年建成1~2个深蓝渔业示范点,打造设施装备、作业生产、加工补给等多种作业模块相配套的深远海渔业生产平台,
采取深远海“锚居”和“游弋”式相结合的渔业生产方式,形成规模化、工业化深蓝渔业生产体系,集成构建示范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

业内专家介绍,海洋养殖装备在渔业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而我国在深远海养殖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建造能力,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就承建了挪威深海养殖渔场。广东省毗邻南海,发展深远海养殖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广东省的船舶企业在深远海养殖装备建造、维护方面也同样具备地域和建造能力的优势。当地船企完全可以把握政策脉搏,积极考虑进入相关领域。《规划》已经明确了将加大对渔船及船用装备、网具、养殖机械设施、水产品加工设备技术的研发力度,加速推进节能高效渔业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提升渔业设施化和机械化水平。

经营多元化 推进标准普及

一直以来,渔船多为渔民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持有,这一方面导致渔船管理困难;另一方面,渔民自有资金不足,也是渔船更新改造难以推动的原因之一。“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将继续推动渔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积极推进
渔民合作经营
探索“企业+基地+渔户” “企业+捕捞渔民专业合作社+渔船”“市场+捕捞渔民专业合作社+渔船”等合作模式,鼓励渔民以入股、租赁、合伙等形式发展联合经营或组建渔业企业;推动渔民、渔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加工流通企业等开展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合机制,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鼓励渔民淘汰近海小功率渔船,整合船网功率指标,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建造大功率钢质渔船。

广州船院副院长何兴介绍,与一般的商船不同,渔船的船东为渔民个人或合股,渔船产品的设计和建造在如何平衡安全、质量和成本的问题上难度更高。据介绍,该院在进行标准渔船设计项目过程中,专门针对渔民的使用需求进行了调研,发现大部分渔民对船舶的安全规范和建造标准不甚了解,广东省内相当一部分渔船,不仅连最基本的通导、消防设备都没有,甚至为了便宜,船舶的设计和建造都极为马虎,船舶稳性不足,安全隐患严重。

“我们在进行标准渔船设计时,在保证船舶安全和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满足渔民的使用要求,通过调整设备选型、修改设计方案等方式,严控渔船成本。”何兴表示,
船企如果有意承接渔船订单,也需要尽可能考虑成本问题

此外,船企承接渔船产品也需要考虑风险防范的问题。业内人士介绍,与商业航运公司或大型渔业公司相比,渔业合作社、联合经营的渔业企业这类船东毕竟在企业管理水平、资金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差距,船企承接这类订单,需要做好风险防范,以防船东破产、弃船等情况的发生。

来源:中国船舶报   记者 邝展婷

本站文章如未标明来源,均为本站编译、编辑或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龙de船人”,违者必究。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