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以下简称《发展指南》),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挥产业技术研发应用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发展指南》指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应用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但因其研究难度大、耗费周期长,已成为我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是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据了解,《发展指南》共确定了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205项,其中,原材料工业共42项、装备制造业共49项。其明确指出了高品质海洋工程用钢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内容以及高性能耐蚀钢制造、钢铁定制化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内容,并对海洋工程用高抗侵蚀水泥基材料、海洋专用水泥基材料等的研发提出技术要求。
目前,大量高强度造船板通过进口渠道冲击着我国的钢铁市场,我国钢铁企业高强度船板产量也出现下降趋势,引起了钢铁企业的高度重视。而此次印发的《发展指南》则明确了开展自升式平台用690MPa级特厚板,460MPa级别导管架平台用钢及配套焊材,化学品船用特种双相不锈钢、高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深海钻采用高等级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的研发工作的具体内容。同时,《发展指南》还提出,对不同腐蚀环境(海洋腐蚀、酸性环境油气腐蚀、大气腐蚀、磨损腐蚀等)下钢铁材料的腐蚀机理、服役行为及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概念的材料设计方法,研发不同腐蚀机理的耐蚀钢合金成分设计、冶炼、连铸、控轧控冷、焊接、机械加工等技术,以促进我国耐蚀钢材料体系的形成。
此外,《发展指南》还提到了钢铁的智能制造、铸坯直接轧制、中间坯控温轧制、梯度轧制及梯度热处理、高速加热热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装备开发,以实现钢材的短流程、高效、低耗轧制生产。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发展指南》是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3年)》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内容更加丰富,涵盖了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与热点,对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关键环节将起到重要作用。
来自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