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淞航号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昨天傍晚,国内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驶离芦潮港,开启了首轮科考之旅。“淞航”号可满足开展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与分析要求,承担国家有关远洋渔业资源和新渔场开发的任务,具备拖网、延绳钓和鱿鱼钓三种作业手段。
从2015年10月28日在天津正式开工,到昨天首航出发,两年多的时间里,“淞航”号身上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上海海洋大学教师卢卫平用镜头记录下了“淞航”号成长的点点滴滴。
图说:钻之舞 卢卫平摄(下同)
钻之舞
2016年5月,当卢卫平第一次来到“淞航”号承建单位天津新港造船厂造船现场时,新奇的建造景象深深吸引了他。那时,“淞航”号船体的26个分段中,已经初步建成的有4个,还有2个正在紧张建设中。“一块块经过防锈预处理的专用钢板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钻头的精确作用下,被切割成船体的各个部件,最终将组成“淞航”号的肌体。而那些高温切割过程中迸溅出的各色火花,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就犹如无数的精灵在浩瀚的海洋中欢快地跳舞,又如宇宙船队在星际远航。”卢卫平回忆。
图说:焊之花
焊之花
时隔一个月再次来到船厂,热火朝天的景象再次令卢卫平感到震撼。“只有一个车间开工,现在三个车间包括外场工位都有分段铺开施工。”卢卫平说,“焊接打磨过程中迸发的火花像无数的小精灵在欢快地跳跃着。” 在卢卫平看来,如果用做衣服类比造船,那么钢板就是布料,切割就是裁剪,焊接就是缝纫。在造船工人的巧手与焊枪打磨机作用下,一个个钢构件被打造成“淞航”号不可或缺的“细胞”。
图说:工之歌
工之歌
从调研到立项到设计到施工,“淞航号”的建造,需要许多人的辛勤付出。造船工人的艰辛劳动无疑是最受瞩目的,因为所有的设计都要在他们手里变成现实。施工环境的艰苦有点令人难以想象,为了精确施工,工人们有时候不得不爬上爬下,蜷曲在一个个狭小的空间作业,或蹲或卧或爬或坐,随焊花飞舞,任汗水滴答;酷暑季节,那些渐成的分段管道或舱体内,犹如蒸笼,温度可以高达60多度,工人们还不得不穿好工装带上安全帽,抓紧施工,因为工期不等人。“有一天傍晚,我恰巧看到三个工人正在车间边上席地而坐吃晚饭,晚餐就是几个面饼子,身边连瓶水都没有。”卢卫平鼻子一酸,“‘淞航’号启航之时,请别忘了这些为建造科考船辛勤付出的人们。”
图说:船之雏
船之雏
淞航号的建造基地,从2016年10月起就陆续从老厂移到了滨海临港的新厂。“800吨的龙门吊,50万吨级别的船坞,可谓是鸟枪换炮。”卢卫平兴奋地说。那时,是开足马力全力冲刺的时候,经常是几个分段总成齐头并进,白天黑夜加班加点地工作着。“这个阶段,几个分段拼装在一起,船之雏形就出来了,是变化最大的时候,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卢卫平表示。
图说:坞之恋
坞之恋
2016年12月13日下午5点15分,船首总段通过两个800吨的龙门吊联动起吊,缓慢移入船坞;两个半小时后,船首吊装到船坞就位,船首总段与导流罩总段合拢,船体总装正式开始。船体合拢后,船员舱、驾驶舱等如搭积木般依次在船体上归位,“淞航”号的船形也就此形成。2017年元旦刚过,天津正是飘雪过后,冰雪覆盖的船坞寒意正浓,走在码头,明显感受到寒风凌冽,面如刀割。“‘淞航’建设者们不畏寒冷照样加班奋战,那时真是‘滴汗成冰’啊!”卢卫平敬佩地说。
图说:淞之航
淞之航
2017年3月3日,这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出坞下水,并正式命名为“淞航”号,名字源于1915年学校实习船的“淞航”号,再续前缘,获得重生。“记忆中的轮船下水,是在高高的船台上溯轨而下,直冲入海,飞溅的水花四处绽放。现代船舶的建造改进了工艺,下水就成了开闸放水然后由拖船拖拽出坞。虽然少了份船台直冲而下入水的壮观,但‘淞航’号在水上漂浮移动的场景还是令人激动不已。”顾不上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身体,卢卫平连按快门,记录下了“淞航”号“亲水”的瞬间。
图说:任之重
任之重
还没从淞航下水的雄姿与喜悦中回味过来,当卢卫平再次来到淞航船舱的时候,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水面上安静躺着的船体里面,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没想到船体下水后内部设备、管道、电路的铺设安装的工程量是如此巨大。光是需要铺设的各种各样的电缆线就有近200公里长。”卢卫平介绍。在各个不同船舱狭小的空间里,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呛人的气味。即使是带上如象鼻样的过滤口罩,也难以抵挡那些无法散去的刺鼻焦味和灰尘。“太不容易了,请在心里为建设者们点个赞!”
图说:船之归
船之归
2017年10月26日11时30分,历时两年建造的“淞航”号科考船在长鸣的汽笛和鞭炮声中离开天津新港船厂码头豪迈启航,踏上了回归上海母港的征程,正式交付学校使用。“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卢卫平激动地表示。告别渤海,穿越黄海,进入东海,祖国的海洋敞开胸怀尽情拥抱新生的“淞航”号。10月30日上午,“淞航”号停靠芦潮港码头,完成交接仪式,正式交付给学校使用。这艘上海海洋大学师生翘首以盼的百年“淞航”号,将和全校师生一起投身于上海海洋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实现“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也为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郜阳 卢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