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内研究室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航运景气指数
报告》和《国际航运市场形势分析快报(2015年回顾和2016年展望)》,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航运市场发展堪忧!新年伊始,中、日、韩三大造船国的日子就已经不好过了,韩国三大船企巨额亏损,中国船企因人力成本的急剧攀升而失去了在低附加值
船舶建造领域的优势,日本则与韩国船企开展激烈的同质竞争。
2015年以来,中国造船市场持续萎缩,承接新造船订单、手持订单量不断下降,甚至首次出现十多年来国有船厂破产清算的一幕。2016年,国内更多的造船厂将面临“倒闭潮”。 全球航运业不景气中日韩三国船企巨额亏损 近日来,航运运价“风向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BDI)不断刷新历史最低记录。数据显示,过去10年,大宗商品的年化收益为-5.1%,是自20世纪60年代来,10年的年化收益首现负值。 不只在中国,韩国造船业也面临着艰难挑战,据韩联社本月报道,韩国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这三大船企去年的赤字规模超过8万亿韩元,仅第三季度的营业亏损就高达2.1万亿韩元(约合18.5亿美元),创历史之最。而造船业与
汽车和
电子行业同为推动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造船业的不景气将会拖累韩国整体经济增长。 除此之外,日本船企同样面临着艰难的挑战。2015年11月,日本多家船企下调了2015年财年(截至2016年3月)的盈利预期。在披露业绩预期的8家企业中,仅三菱重工、住友重工、内海造船3家业绩有所提升,而IHI公司、三井造船,川崎重工、名村造船、佐野安船渠都下调了2015年财年船舶和海洋部门的业绩预期。 中国造船市场低迷2015成船企破产高发期 来自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中国造船企业承接新船订单231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9.1%。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293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1%。从2011年至2014年,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造船大国”。但2015年一季度起,这一位置就被韩国所取代。 订单下降直接导致多家造船企业破产。2015年3月,泰州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东方重工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同月,中国最大的外资造船企业STX大连造船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债务规模240亿元;5月,浙江知名的民营造船企业正和造船也向法院提出了重整申请;7月底,我国主要化学品船厂明德重工宣布破产。1月2日,舟山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成为近十年来首家破产倒闭的国有船厂。 壮士断腕过剩产能加速出清 国内造船业面临着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困扰。目前中国造船产能结构中,60%集中于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散货船,结构性产能过剩突出,这些低附加值船舶也是最容易遭遇冲击的市场。 随着国家酝酿铁腕清理产能过剩,涉及钢铁、电解铝、水泥、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将加速出清过剩产能。工信部上月底预计2015全年化解造船过剩产能1500万吨。 有关国内船厂的坏消息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经济参考报援引南通中远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建军称,船企尤其是民营船厂倒闭潮很厉害,预计将有约40%的船企会被淘汰。
技术创新中国船企艰难转型 纵观日韩船企的发展历程,可见:不断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是中国船企要走的艰难转型之路,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话语权。对于中国船企而言,引进先进技术时需要掌握两点原则:首先,接受的海外技术必须是关键核心技术;其次,价格在承受范围内,并尽可能优惠。一般,竞标者因获得技术转让而受益,谁能更有效和彻底地拥有转让技术,谁就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全面的技术转让是市场制胜的法宝,让国内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并最终实现国产化,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来源: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中日韩船企巨额亏损 技术创新助力船企转型
本站文章如未标明来源,均为本站编译、编辑或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龙de船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