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推进船舶工业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被确定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将对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愈发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我国船舶工业也必须在供给侧改革上加快实践步伐,用改革推进造船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步入新常态之后的中国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正在经历一个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复杂转型过程,高产能(过剩)、高库存、高杠杆等问题日益尖锐突出,船舶工业也不例外。进入新世纪,经历了10年左右时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造船产能得到迅猛扩张,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但这些造船产能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船舶领域,在三大主流船型的市场比重中也以散货船为主。对此,近年来业内不少人士都强调,我国造船产能的过剩实质上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即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而高端产能则远远不足,例如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豪华邮轮、冰区极地运输船等。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同样也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至于高库存,对于采取订单式生产模式的造船业似乎不应该是问题。但事实上,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许多船企手持订单中已经出现为数不少的延期、撤单甚至弃船。2012~2014年,一些造船及海工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经营,承接了一批低价且首付款比例极低的订单,时至今日,其“饮鸩止渴”的风险正在陆续显现。这其中,占用企业生产要素资源、影响资金周转使用的弊端,可与库存积压视为相同的性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外,国内不少造船企业同时面临高杠杆问题。其表现大抵有两种,一是承接了低价低首付的订单,企业大量贷款垫资,融资成本剧增,导致项目严重亏损;二是将船东造船首付款挪用到企业其他急需资金的项目,拆东墙补西墙,或寅吃卯粮,导致企业资金链十分脆弱且极易断裂。

细数国内近年来破产倒闭的船企,不难看出,大多可归结为上述“三高”问题所致。而综观全行业,去“三高”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切实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确保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我国船舶工业而言,缺乏高技术船舶研发设计能力、高端设备长期依赖进口、造船劳动生产率较低等积弊,背后指向的正是船舶制造业的提质、转型、升级,这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而企业则是产业经济的微观基础,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和收入盈利的主要贡献者,因此,船舶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还应放在企业盈利的预期上。当前,企业的核心问题则是如何通过创新要素的进一步解放、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新格局,这才是去“三高”的治根良方。简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应只停留在“顶层设计”上,而是要让企业发挥出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可以借鉴航运业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近年来,航运市场上无论是成立船公司联盟,还是订造超大型船舶、视油价行情调整航速等,都是一种主动性的供给侧改革方式。相形之下,造船业的供应方主导地位还很弱小,但拖延问题只能延缓失败,更需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即便去“三高”可能影响到眼前的发展速度,船舶工业也要树立起“持久战”观念,坚定转型意志和发展战略,从而真正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型升级。

来自中国船舶报

本站文章如未标明来源,均为本站编译、编辑或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龙de船人”,违者必究。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