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十年打造出LNG运输船队

四月初,春江水暖。长兴岛上,钢板锤击、焊枪喷射——国内最先进的LNG运输船“泛亚”号正在进行最后的赶工。

这是只有少数国家才能“玩得起的游戏”。LNG运输船装载零下163摄氏度的液化天然气,是世界公认的最难建造的船舶类型之一。这个领域中国落后西方近半个世纪,是什么使海油人弯道超车?一句话:秉持实业报国的“大国工匠”精神,做精品!

中国海油LNG运输船团队联合国内厂商,十年铸剑,步步为营,以匠人之心雕琢行业精品,先后掌握中小型LNG运输船和大型LNG运输船建造技术,成功摘下世界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造船厂里初“亮相”

我们造过那么多液货舱,为什么独独到了你们这里就不行?

作为中国进口LNG事业的开拓者,自2006年广东LNG项目投产以来,中国海油就积极谋划组建海上LNG航运舰队。

时机很快来了。2010年底,为满足广西及周边市场需求,需建设一条3万立方米LNG运输船。

这是全球第一艘3万立方米LNG运输船,也是第一艘悬挂五星红旗的LNG运输船。没有任何LNG运输船建造实战经验的海油人扛得起这个重任吗?

彭文君已经与船舶打了27年的交道,在接到任务时,心里还是不免有些忐忑。为了尽快熟悉各项工艺流程,50多岁的彭文君重新回到校园,先后在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接受理论和实操培训。

参与过LNG运输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的时光志被调任建造项目组副经理。“从世界范围来看,小型LNG运输船并不罕见,但已经建造的大都只是1万立方米左右,最大也不超过2.5万立方米,我们根本没有可借鉴的母型船。”

如果有母型船,船舶设计只需在原有图纸的基础上修改即可。而现在,所有设计都必须从头开始。

新船要求能耗小、航速高,这就需要船体线型、总体布置和推进设备的完美匹配。任何一个关键部位的变动,都有可能影响最终效果的发挥。时光志记得,为了实现最佳效果,设计人员对整个方案一改再改,留存下来的文件几乎摆满了半间屋子。

2013年11月8日,长兴江南造船厂,伴随着第一块钢板的切割,3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建造正式开工。按照工序,全船被分割成150多个分段,同时开工建造,最后再依照设计图纸,进行组装焊接。

这么多环节,处处都是风险点。对于一个仅有17人的团队来说,项目控制显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尽管如此,项目经理孙恪成还是尝试着去做。“通过过程控制实现对结果的控制,防止把隐患留在内部。”然而,这个看上去很好的理念,却成了承包商的“大麻烦”。

项目建造采用EPC总包模式,但对船上重要设备的采购,项目组严格把关供应商资格,并且全程参与相关技术谈判。设备订货技术协议必须由项目组、设计院、船厂、设备商四方代表共同签字,方才能够过关。

在作业现场,许多承包商也第一次遭遇这么“难缠”的船东。C型液货舱是该船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根据分包合同,液货舱由船厂委托临近的一个企业进行加工制造。

“因为两个场地挨得近,所以每次巡查的时候,我们就顺便去到液货舱建造场地去转转。”不过,这一转,巡查员工就发现了大问题。原来,液货舱保温层铺设过程中,由于厂家没有足够大的车间,液货舱保温层只能在露天进行铺设。一旦下雨,雨水就有可能渗进钢板和保温层中间的夹缝中去,进而降低液货舱保温效果。

“不搭防雨棚,就不许开工。”孙恪成撂下狠话。为保证工作继续推进,承包商勉强答应,同意搭建防雨棚。不过,等到棚子搭好,孙恪成又皱起了眉头。原来,防雨棚太小,无法完全遮住下面的液货舱。

得不到开工许可,承包商也火大了。“没见过你们这样把手臂伸得这么长的。我们造过那么多液货舱,为什么独独到了你们这里就不行?”

“我们不容许有任何一点质量瑕疵,”孙恪成说,“标准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就高不就低。”他知道,建造这么大的C型液货舱,全球范围内都是第一次,承包商根本没有准备这么大的防雨设施,只能现订现做。不过,宁可工期推迟,孙恪成也不允许就这样马马虎虎交差了事。

为此,项目组专门派出两名员工,负责盯守现场,防止私自开工。无奈,承包商只好低头。

大船工匠细如毫发

点子提出,船厂安全管理人员眼前一亮,方案迅速在船厂内部得到推广实施,成为重要设备焊接的例行做法。

组块建造完毕,就到了上船台进行总装的时间了。彭文君心里绷着的弦,一下子变得更紧了。

建造完毕的C型液货舱已经运到指定场地,等待吊装。船体内部,工人们在预定就位的地方涂抹了环氧胶质。根据工艺要求,吊装必须一次成功,而且就位精度达到毫米级。

为了制订方案,项目组和船厂忙活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一遍遍讨论,一遍遍修改,唯恐有一点点差错。

“整个船上,最贵的就是它了,如果就位不准确,就会对罐体和船体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浮吊船缓缓起吊,液货舱升在半空,就好像悬在彭文君心里。风向、风速、水位……任何参数的改变,都将影响定位的精度。

场地上,液货舱到船体不过10米左右的距离,此时变得遥远无比。太阳初升、晚霞满天、夜灯亮起,人们轮班倒换,不间断地进行操作。直到晚上9点左右,随着对讲机里传来“就位成功”的消息,彭文君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同样对安装精度有着严格要求的还有全回转推进器。

全回转推进器可以实现螺旋桨360度不同方向随意转动,大大提高了船舶转舵操作的灵活性。然而,想要实现这一工艺方案,螺旋桨水平轴必须和船体中间线夹角控制在2±0.2度,和船体线夹角必须控制在1±0.2度。

这么一个“大家伙”,要想实现精准控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焊枪在任何一个部位的加热,都有可能导致其他部位受力变化,进而改变夹角大小。为此,船厂工人找来8个千分表,将推进器团团围住,随时监控设备方位的轻微变化。

普通的一个单轴螺旋桨推进器焊接,不过一个钟头就能焊接完毕,而“海洋石油301”竟然足足花了四天的时间。

耐心的背后,是责任,也是期望。中国海油和江南船厂的项目人员铆足了劲儿,要把“海洋石油301”打造成为精品项目。

2014年4月9日,附近一家船厂突然发生火灾,一个8.3万立方米的VLGC(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液货舱顿时化为乌有。12天后,韩国一家船厂,由于部分焊渣掉进液货舱的绝缘层,液货舱起火冒烟,造成人员伤亡,损失惨重。

安全工程师张波坐不住了,迅速与船厂安全管理部门对接,研究如何防止事故在“海洋石油301”身上上演。在对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后,项目组建议:在焊缝下面,制作一些不锈钢槽,专门收集溅落的焊渣。同时,在液货舱表面盖上防火布,防止焊渣引燃绝缘层。

点子提出,船厂安全管理人员眼前一亮,方案迅速在船厂内部得到推广实施,成为重要设备焊接的例行做法。

严要求带来高质量。2015年3月4日,3万立方米LNG运输船被命名为“海洋石油301”。随后,船舶一路南下,航行2000余海里,抵达北部湾海域。在海南洋浦,“海洋石油301”顺利完成置换、冷舱、装货及海上气体试航作业。所有设备全程运行平稳,没有发生任何故障,赢得所有试航人员的一致称赞。

“铁面”亦是工匠情

这种钢材具有不膨胀、耐低温等特性,仅有0.3毫米,薄如纸张,焊接后所允许的变形,必须控制在0.7毫米以内。

结构工程师李振红、朱永凯没等到3万立方米LNG运输船交付,就被转调至沪东中华船厂。这里有一个规模更大、任务更难的工程等着他们——为澳大利亚柯蒂斯项目建造四艘LNG运输船。

一条船4个液货舱,每个货舱舱容都在4万立方米以上。为保证液化天然气能够严格控制在-163℃,货仓需采用6万多个半米厚的隔热箱作为内层,每个隔热箱都是用进口的高档木材加工而成。

围护结构的内胆全部由殷瓦钢拼接而成。这种钢材具有不膨胀、耐低温等特性,仅有0.3毫米,薄如纸张,焊接后所允许的变形,必须控制在0.7毫米以内。只有取得G级焊工证书的工人,才被允许从事这项工作。

货仓里,空调24小时不间断运行。作业要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焊接时,工人必须穿戴专用手套进行操作,并避免包括汗液在内的任何液体滴落在殷瓦钢上。否则,殷瓦钢就会迅速腐蚀,导致货仓泄漏。

技进乎艺,艺进乎道。长年与LNG运输船打交道,沪东中华船厂项目经理袁海通对此深有感触:“在现场干活儿,不仅仅是技术高低的问题,更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焊条保温、钢板加热等细节工作做不到位,作业质量就会受损。低温管线连接错误,整根管子都要报废。

在一次现场抽查时,NDT(无损检测)检验员忽然发现,现场焊工在用FCB(单面焊双面成型)自动焊对钢板进行焊接时,焊口隐隐现出多道裂纹。在向船东方项目经理ColinBeall报告后,项目组立即向船厂通报,并对现场作业喊停。

“这是低温造成的,只要焊接前进行预热就没问题了。”承包商解释道。然而,后续抽检发现,裂纹并未完全消除。巡检人员再次喊停。

“能不能帮我们跟Colin说一下,差不多就行了,不然耽误工期,大家都有损失。”承包商找到中方负责人唐亮,希望能通融。

“不行!不要说Colin不会答应,在我这儿都不会通过,”唐亮断然回绝,“整改方案没有我们的批准,就不能开工。”

生活中,唐亮是个很温和的人。“没有谁故意要去找麻烦,但如果不坚持原则,把隐患带到船体内部,等到出了事故,再后悔就来不及了。”他说。

当然,很少有人知道,在内心深处,这艘船对唐亮而言,就像孩子一样。从2010年开始项目前期研究到现在,6年过去了。唐亮看着这艘船一点点从无到有,从图纸到实体,“大好的青春时光都奉献给了她”。

4月14日,沪东中华船厂的建造场地上,人们正在为项目首制船“泛亚号”筹备下水仪式。

但唐亮却没有半点庆功之意:“第二条船马上就要开工了,还有更多的活儿等着我们去做呢!”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本站文章如未标明来源,均为本站编译、编辑或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龙de船人”,违者必究。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