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行业有句话: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
这句话很好地反映出了行业的周期性。回溯过去,上一个造船高峰距今已十年有余,市场的繁荣与否与全球经济形势、船龄替代周期等有很大关系。
身在其中的造船企业,发展水平及盈利能力受限于国际船舶市场周期性影响,行业上行时发展大好,浪潮退去时却也难独善其身。近日,天海防务董事、总工程师秦炳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波峰时也要保持谨慎,为波谷的到来做好准备。
2021年,世界经济不均衡复苏,国际航运市场呈现积极向上态势,全球新造船市场超预期回升,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达到742点,同比增长9.4%,自2012年以来首次回升至正常水平线以上。
大好形势之下,秦炳军的发言缘何如此冷静?这与天海防务的发展经历有关。
2018年开始,海空市场断崖式下跌,天海防务做总承包的三个船舶项目被违约,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和成本没有办法及时变现,导致公司资金链出现危机。2020年后,经历破产重组的天海防务绝处逢生,2021年“战略恢复期”整体营收达14.22亿元,同比增长171.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97.08万元,同比增长1.62%。
经过二十年的成长,天海防务从业内最大民营船舶设计公司,成长为船海工程、防务装备、新能源三大业务为一体的特色化企业集团。近年来,天海防务及其全资子公司佳豪船海设计院均被评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
涅槃重生之后的天海防务和佳豪船海,如何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创新是发展之道
天海防务的船海工程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2021年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74.21%。
其中,船海工程研发设计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由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其既可以支撑船海工程方面的业务,同时也对天海防务的防务装备、新能源两个板块起到技术支撑和引领的作用。
但是,天海防务的危机感始终存在。
“核心是生存问题。”秦炳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生存的本质是发展,发展的本质就是创新。不创新,产品优势没办法保持,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天海防务保持了对创新和研发的较高投入。天海防务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研发费用达6325.39万元,同比增加76.03%,占到营业收入的4.45%,2020年和2019年分别占比6.86%和5.80%。
在佳豪船海的支持下,天海防务在开发设计清洁燃料船舶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为中海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设计了世界首型双燃料港口作业拖轮和亚洲首型单LNG燃料的港口作业拖轮,是中国清洁港口示范项目;为中海油服设计了中国首批双燃料平台守护供应船,用于替代海上油气田的老旧高污染的船舶,是中国海上油气田清洁燃料利用示范项目。
除此之外,在海洋工程船舶、
风电工程船舶和特种工程船舶的设计方面,公司也保持市场领先优势,设计订单包括深水铺管船、新型深潜水工作母船、特大型起重船、大型溢油回收船、抢险打捞工作平台等。其中,公司设计的饱和潜水支持船是海洋工程船舶的最高端船型。
近年来,中国海上风电建设的热潮,也推动了海上风电施工、运输和运维船舶的阶段性需求的增长,公司开发设计了系列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等新型装备,为国家风电新能源建设提供支撑。
据秦炳军介绍,近两年来,佳豪船海承担的风电安装工程专用船舶设计业务,占据了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人才是技术的载体
作为高端制造业,技术和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秦炳军也向记者表示,在发展专精特新的过程中,政策、资金固然重要,技术、人才更是核心。“如果两者再选其一的话,我认为是人才。”
在秦炳军看来,就技术谈技术本身没有多大意义,技术应该有生命力、先进性、应用场景,否则就是被淘汰、被替代的技术。
“如何才能保证技术有生命力?那就是人才,人才是技术的载体。”
天海防务通过股权激励、待遇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等途径去吸引和留住人才。但与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一样,人才短缺是其长期面临的挑战。秦炳军说,在上海,整个造船行业的人才都比较紧缺。
人社部数据显示,在2021年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有43个是“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预计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上海佳豪船舶设计院(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院长陈雪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几年对于大学生的引进整体偏低,今年由于疫情因素,对外地毕业生的
招聘也有一些影响。
如今,随着船市回暖,公司受益于海上风电安装的市场,订单比较饱满,议价能力提升,相应的员工待遇方面也得到改善,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整体得到加强。但秦炳军表示,目前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仍不能与上一个造船高峰期相提并论。
在起伏中稳步前进
在秦炳军看来,上一个造船周期大量的投入,虽经过十年的市场消化,产能过剩的情况仍然存在,企业还是面临一些生存压力。
广告
如今,行业景气度回升,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造船市场新一轮的上行周期或已启动。反映到具体业务上,秦炳军表示,近两年市场较好,船厂议价能力相对较强,毛利率在稳步提升。
对于这次市场的景气度能持续多久,行业里也多有不同的声音,海外消费需求下降等问题备受关注。对于天海防务来讲,公司的订单结构风险较低,其订单多集中在国内需求以及海上风电建设装备,属刚性需求,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小。
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造船行业影响如何?秦炳军认为,影响不大,确定订单时对价格会有预判,“因为签合同和采购原材料中间有一个时间差,我们怕的是价格波动。”
尽管在豪华邮轮、极地科考等细分领域与国外还有一些差距,秦炳军还是对中国造船市场充满信心,“在比较通用的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包括远洋运输船舶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自主研发、自主建造,以及自主运营管理,与国际的同行站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中国已经从‘造船大国’发展成为了‘造船强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