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布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显示,港口作业事故呈上升态势,需引起行业高度“平安交通”建设工作,以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实现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平稳开局。一季度,交通运输各领域较大以上等级事故起(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4.5%和26.2%,环比分别下降15.5%和16%,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港口作业事故呈上升态势
一季度,港口作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均上升40%,环比均上升20%。港口作业安全生产事故应引起港口企业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
一季度,伴随港口吞吐量回升,港口作业事故呈上升态势。特别是部分港口机械设备陈旧老化,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机械伤害类事故多发的现象需引起足够重视。一季度,涉及机械伤害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占港口作业事故总量的80%和80%。
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仍待加强
一季度,运输船舶事故起数、死亡失踪人数同比上升29%和29.8%,环比下降1.2%和18.7%。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仍有待加强。
运输船舶事故四项指标“三升一降”。一季度,水路运输市场持续低位徘徊,波罗的海运价指数创下历史新低,部分航运企业效益严重下滑,安全保障难度增大,多项事故指标呈上升态势。一季度,运输船舶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沉船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同比上升14.9%、29.8%、20%和下降59.5%。
砂石运输船舶事故增幅显著。一季度,新开工、复工工程建设项目增多,砂石运输需求旺盛,加之受利益驱动,超航区航行、超载、配员不足等非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威胁船舶航行安全。一季度,砂石运输船舶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占运输船舶事故总量的25%和32.8%,同比上升42.8%和81.8%,环比上升66.6%和17.6%。
内河事故呈上升态势。伴随内河水运快速发展,内河水上运输更加繁忙,水上水下作业活动增多。但由于大部分内河水运安全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冬季航行条件恶劣,长江以外的内河水域事故大幅上升。一季度,内河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占运输船舶事故总量的90%和83.6%,同比分别上升67.4%和131.8%,环比分别上升30.9%和21.4%。
“六区一线”重点水域事故稳中趋降。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针对“六区一线”重点监管水域特点,采取的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一季度,“六区一线”重点水域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占运输船舶事故总量的32.5%和32.8%,同比分别下降10.3%和上升25%,环比分别下降16.1%和51.2%。
乡镇个体船舶事故比重居高不下。乡镇个体船舶经营分散,船舶技术状况差,船员安全素质不高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应对冬季恶劣气候的能力不足,事故呈现多发态势。一季度,乡镇个体船舶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占一季度运输船舶事故总量的90%和83.6%,同比上升61.3%和144.4%,环比上升13.6%和下降6.4%。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一季度,较大及以上等级道路运输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1%和38%,环比下降6.5%和3.1%。未发生重特大事故。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一季度实现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继续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全面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了道路运输重特大事故多发态势,为2002年以来首次实现一季度重特大事故为零。据统计,自2015年9月25日至2016年一季度末,已经实现连续188天未发生道路运输重大事故。
春运、全国两会重点时段事故降幅明显。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打造“平安春运”、“平安两会”,实现了重点时段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春运期间,较大等级道路运输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8%和23%。全国两会期间,较大等级道路运输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7.5%和31.4%。
省际班线客运事故大幅上升。省际班线跨区域运行,行驶距离长,长时间驾驶易产生疲劳,且长途驾驶员获取沿途安全信息的途径仍有待改善,事故风险居高不下。一季度,省际客运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上升75%和128.6%,环比上升250%和146.2%。
夜间事故显著增多。一季度,道路运输客流需求在部分区域和时段高度集中,部分线路运输任务繁重,夜间运行车辆增多,加之夜间行车视线不良、易产生驾驶疲劳等原因,事故显著上升。夜间(18时至次日6时)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上升36.4%和53.5%,环比上升50%和57.1%。
营运车辆与非营运车辆间事故总量居首位。伴随非营运车辆和驾驶员规模快速增长,非营运车辆已经成为道路运输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一季度,营运车辆与非营运车辆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占道路运输事故总量的51.7%和51.2%,所占比重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和15.5个百分点。
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形势总体稳定
一季度,公路水路工程建设领域,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3.3%和47.1%,环比上升50%和28.6%,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防倾覆、防坠落”任务更加艰巨。伴随大型、特大型工程项目增多,重型起重设备等大型机械器具应用更加广泛,工程机械在高空作业平台使用量增大,防范大型设备倾覆以及工程机械、人员坠落的任务更加艰巨。
下午时段事故较为集中。14时至17时是施工作业的黄金时段,作业量大,加之一线作业人员经过长时间劳动,容易产生作业疲劳,事故风险高。一季度,14时至17时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占工程建设事故总量的50%和66.67%。
“三违”现象屡禁不止。从事故初步原因分析,部分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违规违纪、冒险作业的现象依然突出。一季度,涉及“三违”作业诱发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占工程建设事故总量的33.3%和55.6%。
二季度安全生产趋势研判
二季度,道路水路客货运输需求旺盛,工程建设新开工、复工建设项目增多,加之进入夏季,特别是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强降雨、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将增多,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压力仍然较大。
旅游客运安全压力增大。二季度,道路、水路运输旅游客运出行需求集中,道路旅游包车以及部分内河水域游览船舶或设施,逐渐迎来客流高峰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保障形势严峻。二季度,逐步进入夏季工业生产高峰期,危险化学品运输需求将更加旺盛,安全保障任务艰巨。同时,我国原油进口规模可能继续保持高位,原油、成品油运输以及港区装卸作业量大,防污染、防泄漏、防燃、防爆等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夏季生理疲劳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伴随气温逐步走高,易加剧人体在午后、凌晨等时段的生理疲劳,导致驾驶员、施工作业人员出现反应迟缓、操作失误等现象,易诱发安全事故。
极端灾害性天气威胁增大。受较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极端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可能增大,并可能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将严重威胁道路、水路运输及工程建设安全。
对策与建议:
●加快推进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科学研判安全生产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准确识别安全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
●深化“平安交通”建设专项行动。进一步做好长途客运、旅游客运、危险品运输、砂石运输船舶、港口罐区、内河客运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治理。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
●强化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强化午后、凌晨等重点时段安全管理,坚决杜绝疲劳驾驶、疲劳作业现象。
●强化恶劣天气防范。督促企业完善防范夏季强降雨、高温等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设施,并加强演练。
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