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港集团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建成完工仪式在工程现场举行。
作为2023年上海市重大工程之一,本次建成完工的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泊位总长1432.1米,设计年通过能力260万标准箱,可进一步满足服务和保障国家战略任务的需要,为上海港高质量发展和未来箱量增长打开新空间。
该码头地处东海之滨,毗邻长江入海口,踞上海北部宝山罗泾地区,地理位置和腹地货源优势明显,该智能码头的生产管控系统及远控岸桥、全自动场桥、AIV等集成了当下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技术,蓝天白云映衬下“中国红、上港红”已然巍峨耸立。12月上旬,码头顺利完成首艘集装箱船“集海钟山”轮试靠试测和实船操练,桥吊、轨道吊、AIV全机种联合调试,为码头顺利建成及后续调试运行积累了数据与经验。
2022年底,上港集团启动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改造工程,在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技术积累和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原煤炭码头水陆域和部分矿石码头陆域岸线资源,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采取岸桥远控和堆场横向布置、自动化轨道吊等先进模式,选用自主可控的F5G技术和适合罗泾一期的智能化水平运输系统(含AIV),优化交通流向和堆场布局设计,广泛应用各项自动化工艺及设备,推动着集装箱装卸作业提质增效。
迭代洋山四期的“大脑”ITOS,罗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应用了新一代的智能码头生产管控系统(Neo-TOS),在ITOS基础上集成应用F5G、5G、车路协同、融合高精定位等技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依托,全面实现岸桥、轨道吊及AIV的智能化运转。同时,结合智能闸口、智能理货、智能计划、智能调度等的互联互通与高效协同,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让这座专业集装箱码头全流程升级焕新。
该一期码头工程原址主要为罗泾港区煤炭作业区,曾经是上海港煤炭等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随着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煤炭码头停产,并着力改变货种和工艺流程,将码头全力改造为清洁环保的专业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秉承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罗泾港区改造方案选择最大限度利用旧结构和旧材料,而不是全部推倒重来,创新思路、大胆尝试,同时,克服施工现场沉桩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新老结构交错并存等困难,各项节点目标均按时保质完成,并曾刷新上海港水工码头沉桩纪录,使该码头成为首个系统化旧码头改造项目的典范。据统计,原码头旧结构资源利用率达70%,而拆除下来的30%,如混凝土、钢筋等都被再次循环利用,让工程对环境的压力降到最低。工程改建至今,没有对外出运过一方废料。码头将配套实施岸基供电、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与节能低碳项目,以“向智、向绿、向新”的新动能赋能港航业发展。
为提升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功能和高端航运服务能级,建好罗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港集团重点聚焦上海港近年绿色智慧码头建设实践,精心谋划推进好改造项目。码头自主可控和建设实效明显,一期工程平面呈反“F”形深入长江,分前、后、内三档布置:前档建设1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后档建设2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内档建设2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这一码头岸线资源的激活再利用,成功变身更高能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将进一步满足上海港近远期发展需求,兼顾港口绿色发展,极大缓解“十四五”期间上海港集装箱能力瓶颈压力。
未来,上港集团将加快推进工程联调联试,进一步升级改造罗泾港区,包括完善提升自动化码头生产管控系统、自动化AIV等技术,实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更高水平的自主可控,全力提升作业效率,使之成为继洋山四期之外的第二个“超大型、智慧型、生态型”集装箱港口,支撑上海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稳定健康发展,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向“全面建成”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