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强船舶碳排放监管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开始要求一些船舶报告碳排放情况,表明中国对造船业的审查力度加大。监管部门已经向一些港口发出通知,应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对数据进行收集。

据称,要求提供服务当地港口的航程数据影响到一些油轮和集装箱船船东。此举是继欧盟最近对船舶征收碳税之后的又一举措,也有助于中国将排放交易体系扩大到航运业。

2024年3月,我国首个中国籍船舶碳排放管理机构——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成立,该中心将有针对性地指导我国航运企业积极采取技术、营运和使用替代燃料等措施降低船舶能耗。

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负责我国国际航行船舶碳强度管理履约的具体实施工作。通过对国际航行船舶进行碳强度管理,摸清我国船舶能耗现状,有针对性地指导我国航运企业积极采取技术、营运和使用替代燃料等措施降低船舶能耗。

同时,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负责对我国400总吨及以上船舶能耗数据开展收集、报告及检查,为积极稳妥推进我国航运业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数据基础和重要参考。

根据中国海事局的数据,中国约有1000余艘50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行船舶,已于2022年12月22日开始全面执行该项国际公约的要求。

交通运输部在回答彭博社的询问时说,它已向一些港口发出口头通知,这些要求是为了响应国际海事组织的数据收集要求。在中国向海外船东提出要求之前,欧盟今年开始征收碳税,要求在欧盟港口停靠的船舶为碳污染付费,无论这些船舶悬挂何种旗帜,也无论其船东在哪里注册。大多数船舶仍然使用石油衍生燃料,这种燃料仍然比低碳燃料便宜得多。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2022年国际航运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量的 2%。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机构列举了该行业在去碳化方面取得的 “显著进展”,其中包括欧盟的举措,以及亚洲造船商在开发使用替代燃料的船舶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国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并一直在通过扩大必须为其污染付费的行业数量来建立碳交易系统。目前,该系统包括电力公司,并将扩大到钢铁、铝和水泥生产商。

作为航运监管机构的国际海事组织(IMO)一直在起草相关规则,以帮助航运业实现减排目标,并可能制定一项全球标准,但进展缓慢。船东仍然对日益不平衡的监管环境感到担忧。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今年前3季度,中国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这些船舶使用了液化天然气、甲醇、液氨等绿色新燃料作为动力。国际能源署表示,全球船舶行业在脱碳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比如亚洲造船商积极开发替代燃料等。

本站文章如未标明来源,均为本站编译、编辑或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龙de船人”,违者必究。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