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大造船集团之一的韩华海洋日前宣布,从一家欧洲船东手中赢得了价值约12.5亿美元的六艘15000TEU 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据了解该订单船东为马士基,合同还包括4艘备选,这是韩华海洋时隔两年零九个月再次收到集装箱船订单,打破了该船厂退出集装箱船市场的传言。
据韩媒报道称,此前,曾有传言称韩国造船业将“停止集装箱船业务”,但随着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这一领域再次受到重视。
与其他类型的船舶相比,集装箱船用于运输大量集装箱货物,属于造船业中技术壁垒不高的领域。韩媒认为,中国船厂凭借“低价订单”和“批量生产”的优势逐步主导了这一市场。今年全球新增约300万TEU集装箱船订单,其中中国船厂占据了80%市场份额。
韩国船厂则宣称采取“以高附加值船舶为主的订单筛选战略”,将主要承接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舶,避免在集装箱船市场上与中国船厂竞争。
然而,在过去的四年中,集装箱船价格上涨了90%,加上全球主要班轮公司纷纷大规模下单,韩国造船厂不得不重新正视该市场。今年全球集装箱船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57亿美元。
韩国船企认为,其在环保双燃料发动机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有能力与批量生产超大型集装箱船的中国船厂重新展开竞争。
与此同时,中国造船厂正在增加集装箱船舶市场中的绿色环保船舶的比例。本月初的消息,赫伯罗特与扬子江船业签订了10+5艘17000TEU 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单船造价约2.1亿美元,总价值约31.5亿美元;与新时代造船签订10+5艘9200TEU 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单船造价约1.4亿美元,总价值约21亿美元。30艘新船总价值达到5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0亿元)。
该造船计划吸引了中韩众多船厂参与。最终,两家中国民营船企——新时代造船和扬子江船业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竞标成功。
对于竞争失利,韩国媒体表示,“竞标的韩国船企无需为此感到遗憾”。其认为,“赫伯罗特订购的船型规格为17000TEU级和9200TEU级,韩国造船业将其划定为小型、低造价船舶,同时由于船厂产能受限,若一次性签约大量订单,将无法获得更多其他高附加值船舶订单,这是韩国造船企业无法接受的”。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加强碳排放法规,集装箱船开始过渡到使用LNG和甲醇燃料。中国船厂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提供更低的价格,这为其带来了竞争优势。一位韩国业内人士表示:“据我了解,中国船厂的报价比韩国造船厂更低,并且中国船厂正在扩建基础设施,以应对新承接的环保船舶订单。”
举例来说,扬子江船业计划投资30亿元打造扬子泓远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该基地岸线长度约1320米,占地面积约1300亩,拟建设30万吨级造船坞一座,20万吨级舾装码头一座,10万吨级港池一座,年生产能力约80万载重吨,预计2026年底完工投产。
新时代造船计划投资50亿元开发新能源船舶智造项目。一期项目拟新建智能化制造车间等厂房,新增大型门吊,新建船坞、内河码头各一座。新建船坞长700米,可并排建造两艘VLCC,同时能并排容纳两艘VLCC半船分段。完工后,新时代造船将拥有4座干船坞。
中国船企还在加快开发超过24000TEU全球最大集装箱船。今年9月,中国船舶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发的27500TEU 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获颁DNV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此外,中国正在进行升级港口,以容纳32000TEU的大型船舶,这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集装箱市场的地位。
由于班轮公司在近几年的火热行情中积累了充足的资金,正在大批量订造新船以更新船队并保持规模优势。虽然韩国船厂一直宣称将专注于LNG运输船等高价值船舶,但显然并不愿意放弃所谓的“低端”集装箱船市场。
事实证明,“口谦体直”的韩国船厂是仍然愿意承接集装箱船订单的。
除了本文开头所述的韩华海洋承接的6+4艘双燃料集装箱船外,今年9月,HD现代三湖承接来自中国台湾万海航运的4艘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总价值5.1亿美元),HD现代尾浦则承接了一家欧洲船东的6艘中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总价值3亿美元)。
更早前的7月份,HD现代重工、HD现代三湖共同承接了法国达飞海运的12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总价值约26.6亿美元,预计将于2028年6月前交付。据悉该订单价格高于中国造船厂的报价。
从明年开始,中国船厂每年将交付40至50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而此前峰值仅为每年10来艘。在如何应对中国竞争方面,韩国行业专家称,“与中国船厂竞争,双燃料发动机技术将成为关键”。
据称,韩国企业在LNG双燃料和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方面占据了技术和生产优势。世界上第一台LNG双燃料发动机和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均为韩国企业生产。HD现代和韩华海洋等主要造船企业能够优先获得韩国开发和生产的发动机。
不过,韩国业界也承认,中国正在不断提升LNG船用发动机的市场规模,同时,中国企业正在推进甲醇、氨燃料等船用发动机技术攻关,致力于形成全面的甲醇和氨燃料发动机研制能力。韩媒表示,“这将对韩国船厂构成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