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据丹东市委市政府机关报下属丹东新闻网披露,中国海军丹东舰在2015年5月南沙巡航时,在南海某海域与某国最新式濒海战斗舰相遇。在无法有效驱离的某国船只的情况下,丹东舰径直撞向对方,某国军舰发出“误入”的信号并很快驶离,丹东舰成功完成驱逐任务。
中国海军543“丹东”号护卫舰,属053H1型,满载排水量仅1960吨,最大航速约25节
丹东新闻网原文节选如下:
10月下旬,尽管北方地区已寒气显露,可三亚却依然暑热难当。记者随丹东市慰问团来到海军驻三亚某军港的丹东舰慰问,在乘舰艇与官兵一起出海巡航期间,感受到了全舰官兵对祖国的忠诚,对第二故乡丹东的思念。当舰艇缓缓驶离码头时,信号兵打出旗语:我是丹东舰,我们向慰问的丹东亲人致敬!
在丹东舰会议室最醒目位置上,写着“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这钢铁般的丹东舰精神,引出副舰长夏坤一段艰难巡航历程的讲述。2015年5月,丹东舰接受了“蓝鲨”战斗任务,赴南沙巡航。在60天的巡航中,官兵们克服了高温、高湿、高盐和无常台风等恶劣环境的考验,处置一个又一个突发事件。巡航的第十天,舰艇接到指挥部命令:一艘某国濒海战斗舰驶进我领海海域,命你舰前往侦查取证,并进行驱离。接到任务,丹东舰立即改变航向,经过两天的航行,在南海某海域与某国最新式濒海战斗舰相遇。官兵们迅速做好了侦查和取证的准备,在舰艇上担任喊话任务的陶金用流利的英语警告对方:我是中国海军丹东舰,你方舰艇已经进入中国海域,请你们尽快离开!开始,某国舰艇依靠自己吨位大、航速快的优势,在海上兜圈子,对此,舰长罗翔根据上级命令,果断采取直线冲击对方的办法,进行驱离。看到丹东舰的直线冲击,某国军舰发出“误入”的信号并很快驶离。面对全球最先进的舰艇,他们不怕吗?罗翔的回答是:“我们不怕,因为我们背后是强大的祖国。”
美国海军“沃斯堡”号(LCS3)濒海战斗舰,2015年期间部署在新加坡,最高航速达45节
当官兵们完成取证任务准备休整时,舰艇又接到气象预报,超级台风将路经丹东舰航行海域。南海的天,一天数变,对于一般的风浪官兵们早就习以为常,可是超级台风该如何应对?根据舰艇所处的位置,罗翔决定靠近黄岩岛躲避。这一决定,虽让丹东舰躲过了台风中心,但受其影响,舰艇所处海域风浪也达到8级以上,最大时舰艇倾斜角度达到20度,风浪过后,舰艇手臂粗的护栏竟被大浪折断。尽管天气恶劣,丹东舰的官兵们依然沉着冷静,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波涛汹涌的海面。为了保证安全,舰长罗翔坚守在驾驶室内两天两夜水米未进,直至舰艇进入安全区域。
躲避过台风前往永暑礁巡航时,丹东舰又接到命令:某国海军编队进入南海赤瓜礁附近,命你舰火速增援。丹东舰立即全速航行,很快赶到相关海域进行侦查取证,并与其他舰艇一起将该国舰艇编队驱离相关海域。未及休整,某国海军拉森号舰艇也驶进南海相关海域,意在挑战中国海军的坚守。面对侵入,丹东舰全体官兵严阵以待,一边取证调查,一边向对方喊话。看到中国海军严整的形象,他们再次发出“误入”的信号。
美国海军“科罗纳多”号(LCS4)濒海战斗舰,目前接替LCS3部署在新加坡,最高航速接近50节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认为,报道中提及的某国濒海战斗舰,应当是美军海军“沃斯堡”号(LCS3)濒海战斗舰,该舰2015年间部署在新加坡樟宜军港。
中国海军军舰与其在南海海域多次遭遇,“沃斯堡”号凭借最高达45节的航速和强大机动能力,让负责盯梢的中国海军军舰难以有效驱逐,丹东舰采用径直撞向对方的策略虽然有效,却实属无奈。
“沃斯堡”号目前已经返回美国本土,由航速更高的“科罗纳多”号(LCS4)接替在新加坡的部署,“科罗纳多”号属于濒海战斗舰另一种中标船型,航速相比“沃斯堡”号更高,接近50节。
此外,盘点2015年和2016年美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可以发现,美海军军舰在南海海域“挑事”已经是常态化事件,各种“穿越”、“侵入”我国领海行动层出不穷。
美军参与此类行动的主力有LCS濒海战斗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该两级舰相比中国海军在南海行动的驱护舰,航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濒海战斗舰更是有着45~50节的最高航速,不光是丹东舰所属的053H1型护卫舰航速完全无法跟上,即使是最新型号的054A型护卫舰,在航速上仍相去甚远。
因此中国海军在面对美国海军不怀好意的巡航时,尽量做到提前部署,规划好最佳拦截方案,进行“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盯梢,以弥补舰船航速劣势,并且在迫不得已时采取不惜撞船的方式予以拦截。
当年中国海军133“重庆”号拦截苏联海军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133号驱逐舰目前已经退役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中方对此(美军在南海行动)表示强烈不满,我们要求美方严格遵守国际法和相关国际规则,不要采取任何冒险和挑衅行动。”可以预见,美国海军并不会因为我国外交部的强烈抗议就停止在南海的挑衅行为。
虽然装备处于劣势,但是中国人从来不缺乏牺牲精神,美国这种挑起“摩擦”行动,在中国军人强大的决心面前,很难站住脚跟。事实上,美军也不止一次在可能撞船的情况下临阵退缩。以“硬”决心,对付这种挤压式“软”对抗,无疑是中国军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形象。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