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篇
营运市场继续恶化
虽然2015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快速反弹,但6月开始再次反转下行,并跌破年初低点。2015年9月,布伦特和WTI原油现货平均价格分别为每桶47.7美元和每桶45.9美元,较5月均价分别下跌25.3%和22.2%,并一举击破前期低位。
尽管美国页岩油产量有所下降,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各成员国之间的份额之争依然激烈。而面临增速下滑和经历结构调整的中国经济很难为石油消费增长提供持久支撑,同时,伊朗重返国际原油市场预期强烈,使得国际油价再次破位下行。
为应对危机,石油公司纷纷削减勘探开发支出,将经营重点从之前的开发新项目转移到提升已有项目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等方面,开始通过削减勘探开发支出并剥离非核心资产筹集资金,以减少资本开支。
根据各主要石油公司的预算,2015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削减25%左右,而实际支出可能被进一步削减;除了独立石油公司快速对市场作出反应而削减投资外,主营海洋石油的部分国家石油公司也出现大规模削减投资情况。其中,巴西国家石油公司2015~2019年投资预算较2014~2018年减少41%,挪威国家石油公司2015年投资规模削减幅度在15%左右,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5年的勘探开发投资也削减了30%。同时,多家石油巨头已经开始出售非核心资产,区域性石油公司出售主营区域外的油田资产,以缓解筹资和分红压力。
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的削减导致主要海工装备需求大幅减少。2015年9月,运营中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浮式钻井平台数量分别较2014年年底减少14.5%和13.3%。为削减成本和资本支出,退租情况时有发生。据了解,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部分钻井平台及海工辅助船运营商重新洽谈了合同,今年前三季度已经退租了14座钻井平台和近50艘海工支持船(OSV)。业界预计,未来一年内将有更多装备被提前退租或放弃续租。
为应对低迷的市场环境和装备供应过剩等困境,钻井承包商不断采取拆解、封存、推迟交付等措施,这使得海工装备利用率快速走低。2015年1~9月,全球共有40座钻井平台被拆解,同比增长185.7%;9月处于封存状态的钻井平台共119座,同比增长35.2%;1~9月新造钻井平台交付量为25座,同比减少46.8%。尽管如此,由于需求大幅萎缩,钻井平台利用率依然不断下滑。2015年9月,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浮式钻井平台平均利用率分别为76%和82%,较2014年年底减少11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其中,墨西哥湾自升式钻井平台利用率下滑到不足30%。
装备利用率的走低使得各主要海工装备日租金大幅下滑,部分装备日租金下滑幅度甚至超过30%。2015年9月,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浮式钻井平台平均日租金分别为10.2万美元和22.8万美元,较2014年年底分别下滑31.9%和26.1%;6600马力和16000马力的三用工作船(AHTS)平均日租金为7750美元和26500美元,较2014年年底分别下滑34.0%和24.7%;4000载重吨和3200载重吨的平台供应船(PSV)平均日租金分别为18500美元和13800美元,较2014年年底分别下滑35.7%和33.5%。
其实,从2013年年底开始,新交付装备大量进入市场,钻井平台租金就已经开始下滑。2014年6月开始的此轮油价暴跌导致包括钻井平台、OSV在内的主要海工装备租金快速下行,至今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随着海工装备利用率和租金水平的走低,部分海工装备运营商已经陷入经营困境。今年8月,全球十大自升式平台钻井承包商之一的Hercules Offshore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据统计,目前该公司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闲置率已达70%。
建造市场颓势难挡
运营市场的困境,导致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额大幅萎缩。2015年1~9月,全球共成交各类海工装备143艘(座)、金额89.1亿美元,同比分别大跌66%和71.1%。
随着需求的回落,各类海工装备价格也大幅下跌。2015年9月,35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超深水钻井船及半潜式钻井平台平均估价分别为1.65亿美元、5亿美元和5.55亿美元,较去年年底分别下跌17.5%、5.7%和6.7%;6600马力和16000马力的AHTS价格分别为950万美元和4700万美元,较2014年年底分别下跌26.9%和16.8%;4000载重吨和3200载重吨的PSV价格分别为3150万美元和1900万美元,较2014年年底分别下跌20.3%和28.3%。
从细分市场来看,钻井平台和OSV市场最为低迷,今年1~9月成交额分别为5.2亿美元和10.9亿美元,同比减少95%和85%。其中,钻井平台仅成交3座,远低于2014年同期的38座,且全部为之前的选择权订单生效。
移动生产平台及海工作业船(OCV)成交额尽管也出现大幅削减,但与其他类型装备相比,削减幅度相对较小。2015年1~9月,移动生产平台成交额约27.3亿美元,同比减少49%。其中,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存再气化装置(FLNG)等相关天然气生产装备最为活跃,成交额占移动生产平台成交总额的比重超过50%。OCV成交额达到41.9亿美元,同比减少40%,占海工装备成交总额的比重达到47%。其中,自升式海洋服务平台成交23座,同比大增35%,说明石油公司在低油价下对已有项目效率提升的关注度正在日益增长。另外,包括物探船、科考船等在内的调查船市场总体相对稳定,该类装备今年1~9月成交额共3.9亿美元,同比减少6.5%。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15年1~9月,中国、新加坡、韩国海工装备订单承接额分别为27.5亿美元、28.6亿美元和12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72.6%、55.3%和66.8%,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分别为30.9%、32.1%和13.4%。相对而言,新加坡接单金额同比下滑幅度最小,这也使其重夺海工建造市场“头把交椅”。
自升式钻井平台和OSV向来是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最有接单优势的领域,这两大主力产品市场的“断崖式崩塌”,导致中国企业难以再现往年“疯狂”抢单的势头,中国占全球海工装备市场的份额也比2014年的35.9%下滑了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中国船企还是获得仅有的3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中的2座,并在自升式海洋服务平台、潜水支援船(DSV)和
风电安装船等领域积极接单,保住了中国在全球海工市场30%左右的市场份额。
新加坡凭借在大型海洋作业船方面多年的积累以及在生产平台改装方面的较强竞争力,今年前三季度市场份额较2014年的22.8%提高了9.3个百分点。其中,裕廊船厂承接Heerema Marine公司的1艘大型起重船造价高达10亿美元;而吉宝集团与英国Golar LNG公司签订的1艘FLNG改装订单金额也达到6.8亿美元。
相比之下,以浮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为主打产品的韩国船企,日子则愈发艰难。2015年前三季度,钻井船、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浮式钻井平台市场零订单的“惨淡”,导致韩国船企订单承接额萎缩近七成。但凭借承接的3座浮式存储再气化装置(FSRU)和1座半潜式生产平台,韩国市场份额维持在13%左右。
鉴于当前的市场环境,除少量交付前已获得租约的装备外,船东对大部分在建订单存在推迟接收甚至弃单的倾向,从而减少其运营支出。为此,在装备交付期到来之前,船东想方设法从各个角度“挑刺”,试图将违约责任推给船企。此外,即使无法找到船企的过失,船东也多会选择延期付款,将装备暂存在船企,以缓解资金链压力。
除OCV外,今年前三季度各主要装备实际交付率基本不足30%。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交付率甚至不足20%。船东推迟交付和延期付款为船企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由于多数订单尾款比例超过80%,面对船东的延期付款,如果船企不能及时补充流动资金,将面临资金枯竭和到期债务无法偿还等问题。
未来篇
油价低位渐成共识
本轮油价下跌的核心推动因素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产量提升和生产成本下降,同时全球能源结构以及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都导致石油消费增长势头放缓,对油价进一步产生打压。
未来一段时间,OPEC各产油国为了维持本国财政支出,仍有可能凭借巨大的低成本原油产能优势,延续市场份额之争;同时,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链成本的削减将进一步带来页岩油等非常规石油及深海油气开采成本的下降,相关产业必须逐渐适应低油价的市场环境。经过近期原油价格的低位震荡甚至破位下行之后,油价长期保持低位运行逐渐成为业界的共识。2015年8月,美国能源署(IEA)将2015年WTI国际原油平均价格的预期下调至每桶54美元,2016年的预期下调至每桶59美元。
营运市场仍将低迷
在海工装备的需求方面,短期内油价低位将导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继续削减,进而导致海工装备运营市场作业需求继续萎缩。2015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将削减近30%,并导致钻井平台和OSV需求减少20%左右。预计2016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将进一步削减5%~10%,钻井平台及OSV需求也将进一步减少3%左右。
从海工装备供给方面来看,大量在建装备被推迟到2016年交付,由于已经基本建造完成,届时不管是顺利交付还是船企折价出售或是直接出租,这部分装备最终要进入运营市场。尽管仍将有大量老旧装备被拆解或封存,预计2016年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浮式钻井平台的数量仍将分别增长8%和5%,AHTS和PSV运力供给增速将分别达到4%和11%。
综合考虑需求和供给的变化,预计2016年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浮式钻井平台利用率将分别下滑至67%和81%,AHTS和PSV利用率则将下滑至70%和61%,届时相关装备的租金价格将进一步承压。
建造市场难有起色
钻井平台市场,未来1~2年,钻井承包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大量闲置装备成功租出以及如何摆脱日益严峻的财务困境,钻井平台新订单将极为有限。
生产平台市场,一方面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支出的削减导致不少项目被延期甚至取消;另一方面,尽管通过压缩上游服务成本和公司运营成本以及更改开发方案,多数项目在低油价环境下逐步具有了经济可行性,但石油公司将优先选择成本更低的水下生产系统或水下回接至已有平台等开发方式,因此,浮式生产平台市场也将出现一定萎缩。值得注意的是,FSRU和FLNG是近些年的需求热点,相关项目多数在稳步推进,相关订单仍将稳步释放,并将成为生产平台市场的主力装备。
海工船市场,海工船运营商面临着与钻井平台运营商类似的问题,OCV订单将大幅减少,短期内建造市场难有起色。但随着石油公司越来越重视已运营生产项目的产量和效率提升以及成本控制等工作,自升式海洋服务平台、居住平台等相关生产作业服务装备需求较为旺盛。此外,石油公司对水下生产系统开发与维护的重视,将使得DSV、多功能作业船(MSV)、铺管船等相关水下施工装备的需求较为可观。
总的来看,未来1~2年,全球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仍将持续低迷,预计2015年全年装备成交额难以突破150亿美元,2016年或将仍在250亿美元以内,远低于前些年600亿美元的年成交规模。不过,部分细分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机会,值得海工装备建造企业关注。
来自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