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梦轮船“血管”——黄海造船电焊工人于进强

于进强,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管装分厂高级技师、电焊工人,自1991年进入黄海造船从事焊接工作,迄今已有28年的时间了。

20多年的一线焊接工作,使于进强熟悉每一种材质、每一种规格的焊接管,能够迅速发现每一次的焊接漏洞、故障。每当有人慌张地反映焊接安装中搞不定的问题,于进强常常凭经验就能推测出原因。而最后检查的结果,通常和他推测的一样。工友们都说他太“神”了。其实这种“神”,怎会是一日之功。焊工是个“苦差事”,焊接溶池的温度保持在3000度上下。焊接手弧焊四种焊接形式,横、平、立、仰,每一种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找出适合自己的焊接方法。每种管子的焊接都通过成千上成万次的练习,产生了肢体的记忆,这样再拿起焊管的时候,自然就能手到擒来。

肢体记忆、焊接手感……这样的“苦功夫”,可以解决“大问题”。 2003年,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8000马力油田守护船,船上耐腐蚀管系采用B10金属铜镍铁合金管。这种管的特点是管壁薄、易氧化、内部成型差、易变形,拍片成功率低。时间紧、任务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于进强仔细查阅相关理论资料,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反复琢磨,打造出一套“铜镍管焊接工艺”。船东船检在报验时,对铜镍管焊接质量非常满意,拍片成功率在99℅以上。

正是基于这种责任意识,于进强在工作中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总能迅速发现焊接缺陷。他发现,“探伤不合格”和“焊角不达标”两个问题,占到了焊接缺陷总数的80%。于进强仔细查找,发现管系焊接过程产生的“气孔”和“咬边”等主要缺陷,找出焊丝生锈、保护气体不纯不足、氧化层打磨不干净等问题。为此,他牵头成立QC革新小组,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试验,最终把一次性焊接成功率提升到了99%。

扬帆大海,逐梦深蓝。伟大的梦想背后,是坚定的信念以及为之不懈的努力。于进强,以一个普通焊工的执著,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蓝色力量。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乃彰 通讯员 夏丽萍

本站文章如未标明来源,均为本站编译、编辑或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龙de船人”,违者必究。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